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2011-02-05 13:25:27)
标签:

半夏

随笔

生活的毛边

牡丹

富贵

欢喜

春节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谢谢这盆娇艳的牡丹盛开在除夕,美好的心愿许下,深情嗅闻花香,心生大欢喜……

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牡丹怒放 美仪富贵 新春祥瑞

年前去花市不是买回一盆牡丹吗?那天花市里只有一盆牡丹了,不然我会买两盆,娘家一盆婆家一盆。

那天把花开了几朵、枝头还有花苞的牡丹给婆家送了去,一是婆婆喜欢种花儿,这牡丹若是侍弄得好,明年还可再看花开;二是小姑子带着女儿由重庆回来,她去年离婚了,婆家更需要喜气些才是;三是这艳丽的牡丹花弄回娘家,花冠硕大易引起患海氏症的老父亲之好奇,他可是拈花惹草族,有一年几乎把他散步的那条路上的美人蕉都掐完了,妈在阳台上种的观赏椒、灯笼花一开花一结果他就伸黑手。这牡丹抬回家他一兴趣来,不一朵一朵给我摘得枝头光溜溜的才怪!所以家里就抬回那盆惠兰,惠兰没有那么鲜艳,花冠也小得多,不惹眼。

年三十回婆家,一进门便有股清淡的香袭来,婆婆高兴地说枝头的花苞也全开开了。

果然,那盆牡丹枝头浓艳,大富大贵一团喜气。

掏出相机上下左右一通拍,再拢它到身边狠拍一歇,美其名曰多与富贵沾沾边。

家里收藏有一些旧物,比如老绣片老木雕新瓷旧玉,每每其上都有牡丹花饰,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意味着大富大贵,收藏它们非专门,却总是有缘与它一聚,虽然很多器物只是暂寄我处,但现在它们朝着我来,我当然也是笑纳啊。牡丹到等于富贵临门,哪有牡丹的不要?要!

(注:刚开博时写过一篇〈人民需要富贵〉的文章,时光不管怎样流逝,人民总还是需要富贵。文链在其后。)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月移花影上栏杆”?现在是下晚的日光投了花影……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一双花苞刚怒放,层层叠叠的新鲜花瓣里藏着两丝金色的花蕊……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拢牡丹一堆沾沾它的光,半老就富贵了?呵呵……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窗外的强烈光线把我与牡丹一起雕塑,没法不敢与它媲美。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这一朵不在枝头挨近根茎悄悄绽放的牡丹怎么看都觉得它娇嫩羞涩……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天色还早,天未全黑,鞭炮声却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火药味里,年夜饭在这串鞭炮炸响后开箸……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黑瓷花盆上绘的牡丹暗哑失色,我竟忘了数数枝头花开几朵,反正开得拥挤开得灿烂……
生活的毛边27——人民还是需要富贵
花开朵朵,各有花枝俏……


链接:

人民需要富贵

2006-05-26 17:36:22

半夏

   《凤凰周刊》上一篇有关中国评选国花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这篇文章角度新鲜地分析了中国国花评选难产的主要原因是“大众口位”与“知识分子趣味”之争。中国的知识分子赋予梅花以顶霜傲雪的品格,而牡丹似乎有些艳俗。但作者态度坚决地选牡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曾有两次虎头蛇尾的“国花”评选活动,前面的一次是牡丹居首,梅花次之,后来的一次却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那么,究竟选哪个为国花?20多年过去了,马拉松似的争论依旧。而近来让国花之争再起波澜的,是一份由陈俊愉、吴良镛、袁隆平等62名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发出的倡议书,呼吁尽快确定国花,并提出将梅和牡丹并列为“双国花”。天啊,借用湖南卫视的“超极”概念,我以为国花必须PK出一个结果来!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国花评选是民间的事。既如此,我想一个足以有公信力的媒体应该策划一场袭卷全国的“超级国花”评选活动。问题是往深里想,花儿虽美着,但它不像“超级女声”的超级女生们一样是些大活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地自己秀,拉选票,再一次掀起真正的娱乐民主高潮。花不言,只能任人各抒己见。据说中国花卉学会曾发布了四条国花评选标准: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然而这个评选标准受到公众的质疑:首先,“分布广泛”是什么意思?梅花、牡丹的分布范围可是难分伯仲的;最重要的是,分布广泛并不一定最受欢迎。国宝大熊猫只在西南地区自然生存,而国人普遍极其喜爱。其次,“漂亮”这个标准就更加让人迷惑:自古以来,“什么是漂亮”只是一个主观上的感觉,没有什么人敢制定一个绝对的漂亮标准,因此漂亮沦为空泛的条件。至于经济价值国人就太懂得其重要性了,河南的洛阳山东的荷泽自然会推牡丹,要是可能我们云南还想推杜鹃呢!
    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国花之所以能够当选的主要条件,这就是我想说的附加值问题。前两天在情人节的网络专题里看见一个调查:收到什么样的情人节礼物最高兴?有人发贴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情人节那天收到一个玻璃瓶,瓶子里面是男孩亲手叠制的彩纸星星。女孩当着办公室同事的面把那个瓶子砸了,因为女孩的同事们都收到了更昂贵的鲜花等精美礼品,那个女孩不知砸碎的瓶里,那散落一地的小星星里藏着一封男孩给女孩的情信……情人节文化西风刮来,情人节礼物的附加值里什么更重要?金钱物化有多重份量?情感有多少浓度?浪漫指数高不高?我以为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文化附加值,可是我认为很金贵的那个男孩的礼物却未被看重。
    央视10频道的《探索发现》、《见证》、《百家讲坛》、《科技之光》、《人物》等栏目是教育意义深刻的好节目,但这些节目播出时很少有广告插播,每次我看这样的节目,我就想充当台长,想好好感谢奖励这些节目的制作人员。这些节目是央视文化品位的有力支撑,但是显然它们不可能像《同一首歌》、《非常6+1》那么受到更大众的喜欢。所以我想说的是文化附加值的高低很重要,但是更大众的口位也许更重要,胜出的永远是人民呼声高的。

在中华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花卉被传统文化赋予了品格,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花文化”,其内涵成为标准之一理所当然,但不是惟一。牡丹倘最终成为PK王,我们应该祝贺。人民偏选“富贵”的美好愿望是盛世的自然选择,知识分子依然可以继续膜拜梅花的品格。这就像是超级女声的冠军是李宇春,不会是张靓颖一样。我作为普通一民众作为普通一知识分子,我想说尊重大众意愿吧,因为人民的确需要富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