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发短篇小说《鬼的手机》·泛亚石博会

标签:
半夏短篇小说《山花》文学先锋泛亚石博会寿山石印章 |
《山花》2010(A)07期封面,杂志封面上压着两块我在泛亚石博会上淘得的福建寿山石中芙蓉种里的朱砂红两方印章,一方随形未雕,一方雕有瑞兽钮,都很爱。
半夏/文图
《鬼的手机》发《山花》2010(A)07期,今天中午买到样刊。
短篇小说《鬼的手机》是去年出院上班后开始写的,一直到今年四五月间方定稿,这是我修改过十多遍的一个稿子,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初稿差不多两万来字,后来大删大改为一万来字,这样一个改了又改的小说,它令我满意了吗?并不。有多位朋友先后看过,给我提过很多意见。为什么我还死于执着地修改它呢?我始终认为这小说的内核是值得我写的,绝症患者李姐死后,她的高档手机落入她的护工金凤手里。金凤满心欢喜地拿着这个高档的昂贵的可以算命玩的手机回到乡下……可那个鬼的手机开始接二连三地“欺付”金凤……我想在最短的篇幅里在节制的情感和语言里来打磨这个短篇,也许我适合写长篇,一写起来就放肆漫漶。长篇的写作是熬油榨髓的,身体坏了,无力再熬,我决心写短篇,并痛下决心一定要改掉我不节制的烂毛病,这篇小说得到《山花》冉正万老师的认可,很快又过了终审,并很快地刊用出来了,出乎我的意料,所以这个流火的七月我的小说像是赶着趟地往外冒(《飞天》本期也发了一个,样刊在路上),总有朋友说我勤奋,其实,我自认算不得勤奋,但既然业余有写作之好,持续地读写和思考是硬道理,只有写我才会不断地思想一些事情,我希望思想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人生终点,也希望写一直可以持续,写作我不跟谁比,我就跟自己较劲。新写的是不是有所超越了?是不是有新意了?我不愿意重复自己。接下去我可能会长时间不出作品,那又如何?我希望我的写作稳扎稳打,像我敬佩的某个前辈,出活儿慢,但出手一个是一个。今天刚读到《新周刊》上做的一个主专题,做的是“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慢的能力”,说中国人已经是世界上最着急最没耐心的人,大家都很不耐烦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要向着加速度的反面,慢下来慢下来。
周日去农家乐玩,喝到鲜美的鸡汤,灶房里那锅汤说是熬了整四个小时了。是呀,就算熬一只鸡,要喝到鲜美的汤,我们都没耐心文火慢炖了,我们选择高压锅,轰地一下把那鸡高压煮熟,最快速度地让我们的牙齿能啃嚼鸡肉,可那汤还是好喝的汤吗?现在的我们其实就像高压锅里提速熬煮着的那只鸡……慢下来,我们才可以好好地写;慢下来,我们才可以细细地咂嗼生活的各种滋味;慢下来,我们才可以偷闲玩一会儿。
昨天我玩去了,到石博会上玩石头去了。前年我第一次去玩,觉得石博会太好玩了,捡便宜买回一堆观赏石,去年石博会期间我躺在医院里不得玩,今年我可不会再错过。石博会原来叫东盟石博会,最初由昆明市主办,今年忽然就改名了,改为泛亚石博会,升级由云南省政府主办了。此番改变也是应云南泛亚“桥头堡”战略举措之一,云南决心打造“中国第一,亚洲最大”的石博会。
昨天下午,工作相对松闲,我一大中午便抽空与朋友去逛了石博会。昨天玩的主题是印章……
结果是,一个月的工资乌地一下子就玩光了……
链接:《山花》第7期(总第488期)目录
三人行
郭文斌→风调雨顺4
董立勃→阿春
鲍十→东北平原写生集(二题)
小说窗
王芸→墨间白
残雪→影族
半夏→鬼的手机
谢啸冰→声音
七零后VS八零后
王齐君→岁月有痕(中篇)
许艺→寻找主人
散文随笔
何士光→渐渐地牵引我们向远方——《今生》第五章
陈启文→从一座山开始,或莲花轮回
冯源→俯身读草
诗人自选
张执浩→百度不到的东西(外七首)
赵卫峰→我说的夜晚除了黑其实啥都看不见(外六首)
胡永志→胡永志的诗(五首)
大视野
季羡林王岳川→与季羡林先生对话中呈现新思想
视觉人文
凌眉→“三好”先生伍新凤
姚卫→伍新凤和他的雕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