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踏青养眼

(2009-01-29 21:58:18)
标签:

田野

菜地

踏青

探春

张岱

杂谈

       踏青养眼

                                       半夏/文图

踏青养眼缓缓流过的是螳螂川。岸边种着一畦青菜,叶脉清晰尤显其肥嫩。青菜叶后面那纤细的抽了苔、开着小白花的是什么植物?我告诉尼克——那是你爱吃的野荠菜的花和种子。

从初夕到年初一初二,昆明没有一点春城的样子。北风呼呼,阴冷无比。渴盼一场雪,每天都要察天象数次,没见任何预兆。这三天,出门我得穿上长及脚踝的棉衣,戴上毛线帽子,裹上羊毛围巾;呆在家门窗紧闭外,还得把暖风机开到最大一档,方觉暖和些。

这样子,外出游玩的心肠一点都没有,只想窝在屋里。电视没什么看头,决定到办公室“上班”。每天准点进入办公室,泡一壶热茶暖手,在腰部与椅背间垫上个电热腰枕,打开电脑……电脑里有我永远犁不完的地儿,那地里的活永远让我遥想着收获,我知道我得在那块土地里躬耕不辍。

“下班”回家时住宿区大院里几乎没有泊车,这种空旷和冷寂令我非常不习惯。这个年,爸妈不在昆明,还是太冷清了些。

等不来一场雪,那么就请老天开恩给点阳光吧。

天遂我愿,初三这天,太阳出来了。约了朋友夫妇俩开车上路,这就到了五十公里外的安宁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螳螂川,报上说是那里的油菜花开了。

到得目地地,菜花没有黄成我想象的一派金色,但却给了我们另一番欢乐,踏青的欢乐。

我们远离人群在一大片菜地里撇开两脚……脚下当然没有奇葩,除了泥土就是新鲜肥嫩的各种菜蔬,它们绿盈盈地绿油油地养我的眼睛……

踏青养眼

田间地角处常常种着它,我让尼克掐这个细叶的尖尖闻一闻,他闻后告诉我:是茴香。

 

踏青养眼我镜头拉过来的远处,是开发的一个旅游点,一些游客租了马在那田畴间骑行,我们没到那里去,它的入口处人满为患。我这样远远地看着这风光的感觉也跟马上人差不离的。赏心悦目。

在那菜地里逡巡,竟然有一种我没见过的植物,朋友问我,我看着它的叶和茎干瞪眼,什么呢?我试着伸手想拔出它的根来看看,试了一下,拔不动,作罢。四顾望去,菜地间有二三农人在割菜,顺着埂子尾到一位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菜,他说不是菜,是药,当归。他手边有拔出的新鲜当归,根部像极胡萝卜,仅只是色非黄而白。临走,要求买点他家地里的菜,他说,行啊,爱着哪棵割哪棵给你。三块钱的青菜,搂抱不赢。想着它们的鲜甜,从埂子上绕出来,一合计,决定由着村路领我们进村,找户“农家乐”吃饭。嗯,请主人煮上一海碗白水青菜打蘸水吃,正好刮除这些天肠胃里多余的油腻……

此时此刻翻明朝张岱所著《夜航船》一书,翻到“春”字下面的条款,查到“踏青”这个条目,所录文字如下:三月上巳,锡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祓禊,践踏青草曰踏青。侍臣于是日进踏青履。王通臾诗:结伴踏青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不晓“祓禊”一词何意,又查,其后注释为:三月上巳日,官民皆祓禊于东流水上。禊者,洁也,于水上盥洁之也。巳者,止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上巳”又是何意?再查,又有相关条目:洛阳上巳日,妇女以荠花蘸油祝而洒之水上,若成龙凤花卉之状,则吉,曰油花卜……

我的天,古人在春天里搞的这些名堂好好玩,又是结伴而行,又是祈福消灾去病,占卜吉祥。

咦,云南的春天比北方来得早多了,我们此行可谓踏青了,若是先晓得张岱所录的这些个踏青时的规矩程式,我们完全可以于田间摘两枝荠花蘸油洒之螳螂川上,占个“油花卜”,察水面上的油花是否呈龙凤花状?

何为龙凤花呢?只好猜之,总与吉祥相关吧?如牡丹花一样富贵如茶花般团圆喜庆?

离立春还有几日,此番外出算得上是我们提前探访了春天。真没想到,《夜航船》里竟然还有一个条目“探春”:都人士女,至春时,郊外为探春之宴……

唉呀呀,春天的田野,本身已是一席眼睛鼻子嘴巴享用不尽的盛宴了嘛……

踏青养眼

 两架巨大的水车只是乡野的一个符号了,它们也在伊伊呀呀地车水,但那车水声属于从前,现在的它们只是两个巨大的景点道具。即便这样它们也不白白空转,它们让尼克这样的孩子好奇地走到面前,感叹起祖先的农耕文明来……

踏青养眼一畦冬小麦一畦油菜,这个红衣孩子背着笆篓到地里来,准备拔些菜蔬回家。

踏青养眼这种叶缘深裂且有毛刺的青菜叫鸡脚菜,很好吃,苦中带甜。云南人喜欢白水煮了它打蘸水吃,清凉降火气。

踏青养眼这葱花球采回家插进花瓶一定漂亮,还有,要是那茴香开花了,它白色的伞形花序插了也一定漂亮。

踏青养眼在田埂子上走,空气中除了油菜花淡淡的辛甜味,粪肥味,最多的就是这花的香了,什么花?蚕豆花儿……

踏青养眼这位大嫂刚刚在自家地头拔了一背篓大萝卜。

踏青养眼一片冬小麦摄留了我们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吉言吉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