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生活16(一)(12月3日)冠豸峰价值连城 寻访廊桥 炊烟里的诗意

(2007-12-08 17:55:52)
标签:

文学/原创

http://s13.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41165269c

冠豸峰价值连城

按:121日至128日的社会实践活动涉足福建(闽西的连城、长汀)、江西(瑞金、赣州、井冈山),这条路线的设计以红色之游为主线,以人文地理为辅线,一周的活动结束,我像机里已贮存三百多张珍贵图片,以日期线路为经,我用我的文字图片为纬给你轻描淡写行程点滴,……

121从北京西站出发经过24小时的奔波,我们在夜黑里下塌闽西的小县连城。“连城”价值连城?喜欢这个名字。饭后在的小城里逛了一圈,买得削皮荸荠一袋,在一古玩店帮李小洛侃价购得雕花铜壶一把,待回宾馆时被连城藉同学傅翔请去歌厅,做文学评论的傅同学可是连城一方名士,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本无闽西一段,全为红色游,是他提议鲁院领导给我们把脚步额外踩长了些,这一来,我们得以有一整天的连城自然风光人文地理的意外收获。本人在云南一向就喜欢走千村万寨的人文地理游,所以第一天以自然风光冠豸山、九龙湖水,活着的古遗址永隆廊桥、培田明清古村落为主的景点全都让我有拐一个弯看别样风景的欣喜……

http://s16.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b292d30f
请看那石的轮廓——酷似一个老者的侧面

http://s1.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411b49560

冠豸山中据说有一生命之根一生命之门,但因时间原因,我们都未见着,此处有几分似生命之门,我与喻红同学发现后以为是传说中的那一景,后来查资料,并非此处
http://s12.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b2df0e9b
九龙湖风景
http://s5.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b35969e4
峭壁上是“山川”二字,从右往左读

     出行前每个同学都拿到了行程方案,第一个景点是据说景色堪与武夷山PK的冠豸(在当地此字读ZHAI音不读ZHI山,在福建有“北夷南豸 丹霞双绝”之说。连城是个纯纯的客家县,下火车上大巴导游教了我们两句客家话,说是逛街时用得着——“哥哥你好帅”客家话说起来像“宝宝你好傻”,“小妹”的“妹”发音,显然不能用拼音“MEI”来注,琢磨了一下像是可用“MUI”来注妹字,可是汉语拼音就没“MUI”这个音,所以对语言还算敏感的我为咬准一个客家的“妹”音,把个面部的上下颌骨都“嚼”酸了……

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而自远”,还真是这样。出连城县城便见前方突兀地冒出些异怪的山峰,“缺牙半齿”地诡谲着,令我神往。

爬山之前,导游有一说法提醒我们: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确是有些险,我自云南高原来,山爬过无数。险处,堪比曾游过的湖南张家界,某些险处弄得我只好手脚并用,不敢旁视——怕一不留神失足,不敢后顾——怕吓得瘫软上下不得,不敢前瞻——怕信心顿失,那一刻所有尘世杂念,一扫而去,只想着向上向上。汗水砸在怎么说那坡度陡度也有七十来度的坡脊上,留下一个个小叹号!有男女同学在远处在高处大声叫喊我的名字,喊得我的魂魄仿佛要从身体的表皮惊慌出逃。

我远远地落在同学们后面,既是贪恋风景也是半吓得有些抖鳞壳颤影响了速度。

终于登上峰顶,与同学鲁敏互拍很多艳照,兴奋地重复同样的感受:爬这样的山太好玩了太好玩了,没有开发过分没有游人如织,却有风光无限,比摩肩接踵挤那些名山有意思多了。

过尽险峰,下到半山腰,因爬华山一条道爬得哭的陕西安康籍诗人李小洛在路边等我,递给我一拐杖,于是后半程我拄拐下山,赶上了大部队。小洛说不能丢下“老伴”我不管。

话说连城地方志上有“村姑无黛貌倾国,豸峰有价值连城”之言,我爬冠豸山有情谊连城——下到平地,我准备扔了拐杖,诗人郁笛连呼不能扔,小洛说那拐杖是郁笛特制给她的,后来她没事了又传给了我。哈哈,郁笛老拿过去一拄一舞顿有一股子武门老前辈的侠气之风扑面而来……
        
游完山到另一地上游船,赏九龙湖。湖光山色不错,但我在别处似多次游过这类风景,莫不是船缓缓前行,劈山开道,船到山前自然直。“山不转水转”一路唱下来,略去不说也罢。 

http://s10.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c7fe49e9
我在廊桥这头
寻访闽西永隆廊桥
http://s10.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c7cf65d9

廊桥远眺

http://s5.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c8831874
收割后的稻田是鸭子们的天堂

吃罢午饭到连城莒溪永隆桥寻访。永隆桥是一座风雨廊桥,一说廊桥,我把祖宗们务实的传统建筑艺术都忘了,最先想到的是十多年前一个美国人写的一本薄书《廊桥遗梦》,那几乎是作者的个人情爱记录。那本书当年风靡世界,讲述了一个有艺术品味的农妇弗兰西斯卡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的只经历了四天却怀念一生的爱情故事,后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与伊斯特·伍德合演成同名电影。“廊桥”已成了一个符号,在现代人的心里等同于联通一段爱情的桥梁。

其实,我在云南在广西都见过廊桥。中国的乡间藏有无数的的廊桥,为行人遮风避雨,供乡邻宗族同胞们在那里闲聊歇脚祭祀什么的,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廊桥却是美国依阿华州的那座小说里写过的廊桥。我看见过电影上的那座美国廊桥,它那么普通,建筑艺术上完全不抵中国的任何一座我见过的廊桥,可那座桥却因那本七八万字的爱情小说蜚声天下,我真的是有一点赧颜。陈逸飞把周庄画出名,张艺谋的电影把一座地主老财的大宅院变成了名胜古迹,一个作家把一个地方的一棵树一座桥一个宅院写出名写出大名应该是比比皆是的,这一通联想倒是给我一点启发。

找了很多角度拍那座叫永隆桥的廊桥,也把自己一次又一次地与它嫁接,框进了镜头里。桥的这边桥的那头,桥下是枯水季脉脉的缓缓地流淌的莒溪水,桥廊间贯穿的是祖祖辈辈的足音,马铃叮当,自然有人也会在此逢着现代的爱情……

培田古村炊烟里的诗意

http://s3.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c9f51412
培田古村人家
http://s11.sinaimg.cn/orignal/4995e82706ce060e376da
有一户人家的门楣上写着“亦爱居”三个字,我的心为之一动,这院子里一定有过一段爱的故事……亦字下加一个心字就是“恋”居所取此名一定别有意味

http://s3.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dcb81b72

培田村的爱还存在于狗妈妈奶狗宝宝的画面里
http://s12.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c9353b4b
随便一户人家都有雕梁画栋的壁,曾经的富裕就昭示在这墙上了,而不像我们现代人捏着一匝钱一个存折一点起起浮浮消消涨涨的股票,内心从来都不踏实……

http://s2.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dd148901

这户叫“都闲府”的院子真是宽啊!我远远地往里面看,并没有走入,老人孩子往外看我们,我能感觉出那院子的景深。

http://s2.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dd6255c1

某户人家的私人戏台子,如今挪作它用

http://s1.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ddcd3ae0

鲁院副院长白描先生在一户人家欣然提笔,写下“山静松声远,秋香泉气清”,此句倒是特别概括了培田古村的气质
http://s9.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de178168
我身后的这面壁上有“毋忘三命”四字,三命是这家人的祖训?
http://s10.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3de750029
村子里的通告随随便便就把一堂华丽无比的花格门窗遮掩了,可惜!


http://s9.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40f573ea8 狗与孩子,妇女与老人,在村里我只碰见他们。年轻人都不在家,他们只在春节回来……

http://s14.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40fef5a5d

一户人家的堂屋规矩方圆,周正左右上下皆有不容胡来的秩序

http://s7.sinaimg.cn/orignal/4995e827440c4114533d6

这个椅背上的木雕花繁复间依稀可见是一个福禄寿喜的“禄”字纹饰。

日头偏西时分我们走进一座活着的明清两代繁衍起来的客家古老村落——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资料介绍培田古民居迄今保留完整的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最大的建筑九厅十八井,占地6900平方米。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专家认为培田古民居的价值不亚于福建的另一个著名的建筑奇迹圆形围楼,它同样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被培田古民居的建筑格局细节勾引,根本就没有忙得赢尾着导游走马观花,所以导游讲的我通通不晓得,我只把我看见的记录下来,时间太紧迫,我定格的也只是培田古民居的浮皮潦草,但那些旮旯足可让你窥见它曾经的繁华旧梦。在张惶四顾中,在那些具名高古文雅的一座座宅院的扁额门楣上,从墙脚到飞檐,自础石、壁画、雕花门窗至那天井的鹅卵石拼图以及守望在大门口的石狮子上,我看见时光抚摸它们的时的情形。

培田民居是座尚且活着的古村落,但穿堂走巷下来,我深深地察觉这里的繁盛不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们可以撑持着的了,我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呆不住,他们去了外地……

流连忘返却不得不离开它,我对傅翔同学说,希望再有机会来这里住上几天,细细地看那些古的物事吃这里的饭菜听这里的故事……

闻见炊烟中有饭香阵阵,我亮开嗓子便唱: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另注:鲁院生活15——“秋天里拾人牙慧也是收获“(下)之后再续,先把这新鲜的给大家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