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门派,有门派的地方则必有纷争。一个汇聚5亿用户的江湖注定了纷纷攘攘。
2009年,蔡文胜在中国互联网圈内已经是头面人物。自称“草根”的他依靠域名买卖和投资个人站长群体,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与声誉,是草根实现商业进化的最佳代表。
新浪微博启动后,短短几个月内用户就突破了百万,随后更是以几何倍数递增。如何将“域名模式”复制到微博中来,成为蔡文胜不断思考的问题。85后尹光旭也正是在此时进入他的视线。
尹光旭是蔡文胜的福建小老乡,他在微博上线后最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占据微博草根榜上第一集团军的位置。尹光旭在微博上的“战略”与“打法”是,通过内容的病毒式扩散形成焦点化,从而汇集粉丝。他最著名的4个粉丝超百万的大号“冷笑话精选”、“精彩语录”、“星座秘语”、“创意工坊”都不例外。除了养大号外,他还抢注了一系列“关键词”账号,希望获得高溢价。
蔡文胜注意到了尹光旭的一系列动作,随后迅速找到并投资了他。在厦门举办的首届中国微博营销大会上,蔡文胜和尹光旭为代表的“微博福建帮”终于露出水面。人们这才发现,微博草根大号并不是无意形成的,它们是一堆经过精心策划、包装而推出的产品。
意识到微博大号价值的还有肖俊丽,她当时是上海某上市公司销售主管,网名“酒红冰蓝”,取自洁尘的同名小说。她曾是早期著名草根站长。虽然感觉微博的能量巨大,但此时的肖俊丽并没有掌握其中的“门道”。
后来担任肖俊丽公司策划总监的丁基生在2010年无意间注册了一个名叫“精选语录”的账号,才将这座“金矿”开启。“精选语录”也就是后来肖俊丽的大号之一“全球时尚”(“精选语录”后改名为“全球时尚”,至截稿前,全球时尚的粉丝数已经达到466万)。
丁基生经营“精选语录”的思路与尹光旭异曲同工,“粉丝”是他的目标,内容却并不一定要原创。肖俊丽凭借直觉认可这个大号经营者的价值,此时的她已经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原公司传统且呆板的业务模式让她处处束手束脚,新媒体及电子商务又不断刺激她的神经。不久之后,以丁基生及另3位老员工为班底,肖俊丽组建了山鲁佐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丁基生曾因家庭原因退学,仅仅依靠打工的业余时间维护“精选语录”。肖俊丽与其约见时,一边诧异于这个大号经营者少不更事,一边又同情他的际遇。创业早期,肖俊丽仅凭直觉培养大号,并不知道如何挣钱。她放手让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并复制了一批主要针对时尚、女性、旅游、街拍等话题的草根号。这些帐号不关注大众类话题,而是垂直细分各个领域,得以在短期内迅速走红。
在新浪微博草根排行榜上,肖俊丽拥有“全球时尚”、“欧美街拍”、“爱情物语”等十几个大号,已然“三分天下有其一”。截至目前,肖俊丽的公司拥有几百个20万至200万粉丝不等的草根号,累计拥有粉丝几亿。
微博草根江湖的另一门派是杜子建,他是北京华艺百创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这位早年谋划“选美”大赛、混迹天涯论坛的资深“斑竹”,对社交和媒体的嗅觉至为敏锐,他头发花白,张口闭口“答案营销”,被称作“微博导师”。
虽然也意识到草根大号的重要性,但杜子建并没有遇到他的“尹光旭”和“丁基生”。一个草根大号的诞生与维护需要专门人员的技巧与经验。而在没有这种人才的情况下,收购零散的草根大号无疑是最佳选择。分别获得薛蛮子和蓝色光标(300058,股吧)各250万元的注资后,杜子建以几万到十几万的价格收购了数十个草根大号。但价格很快水涨船高,杜子建不得已转为“租号”。每个月固定的一笔“租号”费用,大号们只能承接华艺的业务。即便如此,大号们也不愿意将号外租。杜子建曾出价60万打算收购时拥粉丝70万的草根大号“糗事大百科”(至截稿前,“糗事大百科”的粉丝数已经达到292万),17岁的南京高中生博主赵成一口回绝。
杜子建告诉记者,“糗事大百科”每个月的“克制性”收入就在两三万元,依靠微博的收入,赵成已经给母亲买了一辆车。
草根微博三大门派在2011年逐渐形成,在微博的草根排行榜上,蔡文胜、杜子建、酒红冰蓝分别包揽了前50的大号,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微博时代所拥有的势力及话语权。他们都曾是草根阶级,但随着互联网的浪潮,终于成为了时代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