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解中药注射剂,以免发生危险
(2008-10-10 10:59: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议论 |
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慢性病用得最多的是中药注射剂,他们的名字最熟悉的大概是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等,不仅中医医院用,综合性医院也用,用的多是因为大家觉得中药比较安全,既能缓解病情,也不能有太多的问题。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中药注射剂大多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多为地标转国标品种,药品本身的研究基础薄弱,对药品的安全性了解甚少;又由于当时的质量标准低,并难以控制。因此质量很不稳定;注射剂中会存在未知物质,由此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管理部门将此类品种定为高风险品种。曾经通报过的品种有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参麦注射剂、莪术油注射液的过敏样反应、葛根素注射液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穿琥宁注射剂的血小板减少、莲必治注射液的急性肾功能损害。
中药注射剂经常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重症药疹、肝损害、肾损害等危害最大。过敏反应可能是中药注射液的共性问题,并且可能与中药注射剂质量稳定性有关。
大约50%的中药注射剂都出现过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10.6/6.6kPa(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列述如下。
(一)皮肤粘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
(二)呼吸道阻塞症状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三)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塞。
(四)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惧怕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五笔型抽搐、肢体强直等。
(五)其他症状 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