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号限行目前无疑成了讨论的焦点问题,有专家说单双号限行使污染减少了4成,我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哪来的。长期的一言堂是我们的专家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讲话的目的不是维护真理和科学,而是维护领导的观点,工作目标就是为领导的想法找论据。北京市目前的空气之所以这样好,主要80%是源于污染企业的关闭,7成的公车的停运,建筑工地的停工,一定数量单位的放假等等因素,当然还有单双号的限行。太多的人在为奥运会做奉献,才得到了今天污染减少4成的结果.怎么只安在是一个因素的成果呢?
现在又让市民大讨论单双号的问题,我觉得为时过早.我觉得最应该先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下:
1、取缔公车和限制军车私用,
什么是公车?
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为了接送领导上班,单位办事而购置的汽车,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国外除国家首脑,政府部门根本不存在公车的概念,如果需要都是临时租用.北京市衙门多,自然公车也就泛滥,既然是公仆,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还要有这样的开支.如果需要社会有那么多汽车租赁公司,为什么还要各个单位都要养车?各单位办事为什么不能坐公交或打车?除了上下班高峰,造成堵车不就是9点以后,公车都出动的时刻吗?还有就是这些年一直三令五申的公车私用,军车私用,都取缔了,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2、错峰上、下班分散时间,
污染源于堵车,频繁的起步停车是增加污染的关键问题。匀速开动的车蚝油辆是最低的。因此,错开上下班时间,使车辆均匀出行,减少同时间下车辆的堆积,部分单位还可实行弹性工时制,这样不也是解决方法之一.
3、增加公共交通
增加公共交通建设,一直是新一届政府紧抓的问题.记得我曾经参加过北京建立交桥的专家鉴定会,当时的有专家认为,立交桥不是北京解决交通拥挤的长久之计,立交桥将会造成北京的立体污染.北京应该发展地下公交---地铁,但是地下公交难度大,进展慢,不是一届政府能完成的,所以无法立刻显现政绩.一直没有人肯做这种费力不讨好,为人做嫁衣的事.
4、取缔养路费,变暗补为明补
养路费明明就是不合理收费,已经吵了多少年.取缔暗补改为明补,不要政府再贴油价.国内的汽油价格市场化就那么难吗?一旦变为明补,费用上去了,可开可不开车的人自然就有自己的选择了.
5、加大尾气的监测力度,尤其是大车。
加大尾气的监测力度是该抓的工作.把这件事真正作起来,而不是只为收钱,收了钱不管有没有问题.是一个责任问题.
6、从政策上推动小排量消费
小排量汽车,两厢车一直是国外家庭用车的首选,为什么北京就没有市场,这和政策分不开,北京对小排量汽车不仅没有优惠政策,反而还有限制,刚取缔的小排量汽车不许上长安街,就是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小排量的汽车与大排量的汽车相比更有助于环保,但是养路费上没有区别,车险上也没有区别,在大家都开不起来的情况下,当然显不出小排量汽车的太多的优势.
先把这些事讨论清楚,找到事物规律性.别老看老百姓好说话就天天想对付老百姓的办法.象家长管孩子似的,今儿不让这样,明儿不让那样,拍脑门做决策.收集意见听政选的群众也缺乏代表性.
大概政府没了公车,没了特权,想的就和老百姓一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