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愿

(2007-09-05 11:40:30)
分类: 随笔
     和朋友一起吃饭说到了信佛,说到了平安,说到了还愿.自然说道如果保他有惊无险,平安度过,他要去所有的佛山还愿.
     晚上回去无事,漫不经心地看着电视,脑子里忽然在想,去所有的佛山还愿,全国到底有多少佛山?
    到网上查了一查,基本上是4大佛教名山:普陀山(浙江)、峨眉山(四川)、五台山(山西)、九华山(安徽)。我好像去过普陀山和峨眉山。在峨眉山上住了一个晚上,就是住在寺庙里,吃的是素食,睡的是极简陋的木板房,好象和围城里方鸿渐和赵辛楣被虱子咬的旅店差不多,只是没有板子上的黄色故事.记得我是发着烧爬山的,转眼已经20年过去了,真的挺怀念年轻时的一切.那时照片中的我即便是不丰满,但是穿什么衣服都好看.现在对娥眉已经没有多少记忆了,好象记忆深刻的只有成精的把人吓的失魂落魄的猴子.
    说到佛,我对佛的理解还仅仅是看空一切,超脱凡尘,心静气和,弃恶扬善,普度众生.为了追寻佛教,我曾到过印度,曾到过恒河岸边的、朝拜圣地--瓦拉纳西,瞻仰了释迦牟尼35岁大彻大悟后讲经说法的菩提树和为他修建的寺庙的遗址。释迦牟尼属刹帝利种姓,不属印度最高的种系---婆罗门,他接受了沙门思潮(刹帝利种姓和吠舍种姓中人数比较多的工商业主、高利贷者的财富和势力增加。他们对婆罗门教的婆罗门至上的旧种姓制度不满,而且婆罗门种姓的专横、腐化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对抗、批评婆罗门教的新宗教思潮,)决心建立一种新宗教——佛教,佛教吸收原来婆罗门教的生生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它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成佛——意为觉悟者,达到觉悟的人。所以佛教在培养人的社会性上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比较适应于东方的天人协调的哲学思想,所以有人总结说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于是,我也理解了印度的苦行僧们种种不可思议的做法都是为了来世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过富足安逸的生活.
   止恶行善、自净其意是佛教的核心,身在江湖的人们做到这一点多么不容易.有句俗话叫做:临时抱佛脚.但愿有惊无险过后,大彻大悟把佛脚抱住,让自己两袖清风,处事不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