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机要指摘 - [ 福德 贪欲 修行 因果不空 ]
(2010-12-15 09:50:33)
标签:
三界因果回向供养果报福德贪欲修行因果不空文化 |
- 名与利,这是一切人所追求的,有没有好处?实在说,不见得。如果有福而没有德,享福决定造罪业。若是没有福报的人,想造罪业也造不成。所以地位、权势在手中的时候,造福、造孽都非常容易。平民小百姓没有权、没有势,他想造恶,也造不了什么大恶。
- 我们自己有能力、有智慧,不愿意教别人,这是吝法。看到别人有才华、有智慧,故意去障碍他,不能让他圆满的发挥,这比吝法的罪过还要严重。
- 因果的定律是真的,是事实真相。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因果永远在转变,永远在循环,永远在相续。所以从转变、从相续、从循环,知道因果不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 凡是违背圣贤人的教诲,作恶而不知道修善,前世福报再大,一生就完了。甚至还有的这一生都保不住,晚年的时候就败了。像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公司倒闭、破产了,那是福之薄者。福厚的,可以保住他一生,但保不住子孙。这个道理,我们细细观察就明白了,才知道世出世法总不离因果。
- 将所修集的一切善行、业因,不求个人的果报,而希望把这个果报给一切众生,这叫「回向」。如果这个意思还不能明了,我们举个比喻来说。像农夫每天辛勤的耕耘播种农作物、稻米,到收成的时候,自己不要了,全部供养给一切贫苦没有粮食吃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意思。一般人总是自己留一点,多馀的才布施,这不叫「回向」,这是我们平常讲的「布施供养」。回向是自己完全不要,全部的供养大众。这样一来,自己没有了,怎么办?别人自然供养你,而且你所收获的,超过你所需的。你能够布施别人,果报立刻就现前,所以不可以有贪心。百分之百的奉献,这是诸佛菩萨,所以人家「三界特尊」,没有人不尊敬,没有人不供养。
- 我们的眼光要看得远一点,不要怕死。哪一个人不死?人都是要死的,早一天死与晚一天死毫无差别,所以我们不怕死。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严重了。我们真正明白、觉悟了,绝不贪图眼前这几年的享受,这个享受是将来痛苦的根源。我们能够放下这几年物质、精神上的享受,就能得生生世世永远的安乐,要懂这个道理。
-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贪欲,瞋恚是怎么起来的?贪不到才瞋恚。如果你所贪欲的都能得到,你就不会起瞋恚了。
- 修行是什么?反省、思惟,把自己的过失、毛病修正过来,改过自新,这叫修行。
- 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辨别善恶,当然更没有能力辨别真妄,甚至于连对自己的利害得失都不能够辨别,这是迷惑到所以然处!我们自己迷惑,带给社会大众的是痛苦,一定要觉悟。
- 我们自己有能力、有智慧,不愿意教别人,这是吝法。看到别人有才华、有智慧,故意去障碍他,不能让他圆满的发挥,这比吝法的罪过还要严重。
- 因果的定律是真的,是事实真相。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因果永远在转变,永远在循环,永远在相续。所以从转变、从相续、从循环,知道因果不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 凡是违背圣贤人的教诲,作恶而不知道修善,前世福报再大,一生就完了。甚至还有的这一生都保不住,晚年的时候就败了。像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公司倒闭、破产了,那是福之薄者。福厚的,可以保住他一生,但保不住子孙。这个道理,我们细细观察就明白了,才知道世出世法总不离因果。
- 将所修集的一切善行、业因,不求个人的果报,而希望把这个果报给一切众生,这叫「回向」。如果这个意思还不能明了,我们举个比喻来说。像农夫每天辛勤的耕耘播种农作物、稻米,到收成的时候,自己不要了,全部供养给一切贫苦没有粮食吃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意思。一般人总是自己留一点,多馀的才布施,这不叫「回向」,这是我们平常讲的「布施供养」。回向是自己完全不要,全部的供养大众。这样一来,自己没有了,怎么办?别人自然供养你,而且你所收获的,超过你所需的。你能够布施别人,果报立刻就现前,所以不可以有贪心。百分之百的奉献,这是诸佛菩萨,所以人家「三界特尊」,没有人不尊敬,没有人不供养。
- 我们的眼光要看得远一点,不要怕死。哪一个人不死?人都是要死的,早一天死与晚一天死毫无差别,所以我们不怕死。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严重了。我们真正明白、觉悟了,绝不贪图眼前这几年的享受,这个享受是将来痛苦的根源。我们能够放下这几年物质、精神上的享受,就能得生生世世永远的安乐,要懂这个道理。
- 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贪欲,瞋恚是怎么起来的?贪不到才瞋恚。如果你所贪欲的都能得到,你就不会起瞋恚了。
- 修行是什么?反省、思惟,把自己的过失、毛病修正过来,改过自新,这叫修行。
- 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辨别善恶,当然更没有能力辨别真妄,甚至于连对自己的利害得失都不能够辨别,这是迷惑到所以然处!我们自己迷惑,带给社会大众的是痛苦,一定要觉悟。
前一篇:中药代赭石
后一篇:中成药 - 人参养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