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魔的私语” - 食品是这样加工的 7

(2009-06-30 14:16:01)
标签:

保健

家居

健康

教育

妙法莲花

休闲

养生

中医

美食

育儿

杂谈

第七章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1)


比毒性更加恐怖的添加剂问题

在前几章里,关于添加剂,我讲述了只有我才知道的食品业界的“幕后”情况。

最后一章,我想基于这种现状,来说说今后我们该怎么办。

说到添加剂问题,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想到的是它的毒性。谁都知道“添加剂是恐怖的”、“对身体是有害的”。

的确,添加剂是有毒性,但这不是个大问题。

前面提到过,国家有关部门用老鼠等动物做添加剂毒性测试的实验,严格地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的食品对象。

但是,老鼠和人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样的。既然不能进行人体实验,就只能把动物实验作为一个标准,依据其结果来判断添加剂毒性的大小。

另外,复合摄取添加剂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到现在依然是个研究盲点。遗憾的是,也没有这方面的事实依据。

也就是说,要完全确认所有被许可使用的添加剂的安全性,现在还不大可能。既有一直使用、被证实安全性高的添加剂,也有被怀疑有毒性的添加剂,且不在少数。

例如,有些书里经常提到的特别危险的添加剂有山梨酸钾、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合成着色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数十种。这些都是化学合成的、天然不存在的物质,由国家进行严格管理。

国家严格规定了可以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及添加剂的使用量。这也正说明了添加剂毒性、危险性较高,不可以随便乱用。

虽说经国家许可,但并不能断言使用的添加剂就是绝对安全的,这就是现状。

在添加剂蔓延的世界,我们的饮食生活要做到无添加是不可能的。近几年来,我们依赖使用添加剂做成的食品,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所以,如果厌倦了添加剂,那就只能去无人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了。

“添加剂是危险的,我们要禁止。”

“那个不能吃。”

确实说起来简单,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这个有毒,那个也有毒;不要添加剂,要无添加。光这样控诉,情况是不会有丝毫改善的。

添加剂的毒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一个劲儿地鼓吹其危险性也是没用的。所以,不如辩证地来看待添加剂问题。虽然每年有很多人死于交通事故,但是不能因此就废除汽车———添加剂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不能忘记食品添加剂的好处

前面已经说过多次了,我认为我们不能忘记食品添加剂的好处。

我前一阵去出差。要早上5点从家里出发,乘坐7点的飞机。因为没有时间吃早饭,上飞机前我就在机场买了三明治和咖啡。

乘飞机的时候我一边吃,一边数那个三明治里使用了多少种添加剂。结果有30多种。

午饭也是在行程中吃的。想到必须补充点营养,于是就挑了一份菜比较多的便当。算起来,便当也加入了近40种添加剂。

这样,光早上和中午,我一共摄取了70多种添加剂(包括重复的)。

可事实上我也得到了方便。

妻子不用4点钟就起来给我做早餐,而我也赶得上飞机,还不用空着肚子赶到演讲地点,工作也能够顺利进行。花不太高的价钱就可以轻松解决一顿饭。

现在我们的饮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买到想吃的东西。正是由于食品加工的发达,我们才能够享受到这种“方便”。

促进食品加工发展的无疑就是食品添加剂。

当然,过度使用添加剂确实是个问题。但是“食品添加剂=毒害”这样一刀切的话,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食品添加剂是“敌人”吗

仔细想来,我们实际上很早以前就已经和添加剂打交道了。

比如,豆腐是把大豆榨取的豆浆用卤水(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凝固制成的,卤水就是添加剂。如果要说添加剂不好,不能用卤水的话,那我们也就吃不到豆腐,只能喝豆浆了。

还有,日本有在婚礼上送客人红白馒头的习惯,红馒头就是用食红染成的。如果不能使用食红这种添加剂,吃红白馒头的习俗也就不能保留下来了。

此外,做馒头的发酵粉小苏打也是添加剂。凝固魔芋用的氢氧化钙也是添加剂。不用添加剂的话,我们连馒头、魔芋都吃不到了。

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再重复一遍———食品添加剂也是有好处的。本书通篇在说的“便宜”、“便捷”等好处。

“那是不好的。”

第七章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2)

“这是危险的。”

“不可以吃。”

“不能买。”

抹杀添加剂带给我们的好处和“恩惠”,一味地吓唬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应该单纯地把添加剂作为敌人加以拒绝,而要想想如何与其打交道、如何面对它,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

这才是关键。

不必记住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名称

在我演讲的时候,听众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你说要看了标示再买,但我没有添加剂的相关知识,连什么是什么都不知道。”

“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很难懂,一点都记不住。”

很多人认为必须记住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学习才行。

但根本没有这种必要。

前文也提到过,下面我再详细说明一下。

“厨房里没有的东西=食品添加剂”。

掌握这个等式,再看看食品的“背面”,只要尽量挑选没有加入“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食品,就可以了。

虽说如此,我们每天都把食物吃进嘴里,却对其“背后”一无所知。学校根本没有教给我们关于添加剂的知识,此外,也没有机会知道最基础的常识。这才是个大问题。

我认为学校应该教授关于添加剂的知识。比如,可以做一些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测验。

大家也趁着这个机会来思考一下。

怎么样,这些问题难吗?

稍微感兴趣的话,这些问题应该都能够回答出来。

假如不知道这些知识也没有关系,只要根据常识来判断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如化学性质等。也没有必要特意记住添加剂冗长难懂的化学名称及其危险度。当然,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记。

即使我们不知道化学名称,也完全能够很好地避开添加剂,与其和平相处。

食品添加剂就是“厨房里没有的东西”

刚才已经提到,食品添加剂就是“厨房里没有的东西”。

但科学家可能会这样解释:

“在食品制造过程中和在以加工或保存为目的的过程中,通过添加、混合、浸润及其他方法,使用于食品里的东西,其作用是……”

但是我的解释很简单,“食品添加剂就是厨房里所没有的东西”。

这样,不管对谁来说都极易理解。

厨房里有各种调味料,包括酱油、砂糖、盐、醋等基本调味料。可能也有化学调味料(谷氨酸钠),此外像是添加剂的东西就是小苏打、发酵粉之类的了。如果是自己腌咸菜,可能还有给萝卜咸菜上色的栀子色素。

但是,在家里腌咸菜的时候,没有人会用防腐剂山梨酸,也不会用苯甲酸、增稠剂、胭脂红、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盐。

凡是厨房里没有的东西、想象不到的东西,就是食品添加剂。

从“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窥探“背后”

那么,请根据这个等式,看一看“背后”。

加工食品上都贴着产品配料表。

上面是某便当的配料。

“有很多很难的名字啊……”

“研究不出来哪个有毒性……”

没有必要这样哀叹。

只要把“食品添加剂=厨房里没有的东西”这一公式记住,一个个确认就可以了。

米饭、咸鲑鱼……都是厨房里有的。

调味料(氨基酸等)、pH 调整剂、甘氨酸……是厨房里没有的。

就这样依次检验。哪一个是添加剂,该食品里使用了多少添加剂,很容易就知道了。

这样,在挑选食品时,尽量不选择含有很多“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自然而然就能够买到添加剂少的食品。

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五个要点

接下来,我要讲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要点。

(1)仔细看好“背面”再买———先从手腕开始练起

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看“背面”?大家是不是只看价钱和外表,顶多再看看保质期,就轻易地把食品放进了篮子里?

不管怎样,还是先翻过来看看吧。

“首先从手腕开始练起。”

我经常这样说,希望大家买东西的时候,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

然后,依据“厨房里没有的东西=食品添加剂”这一公式,尽量买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少的食品。

当然,要找到一点不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食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找到所含数量少的食品,还是可能的。

以袋装蔬菜为例。

有的在配料表里只写有蔬菜的名字,还有的写有漂白剂、pH 调整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名称。看了“背面”再买和不看就买,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七章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3)

这样,就算没有关于添加剂毒性的相关知识,也能够挑选到安全性高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时间和添加剂,你选哪一个

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以米饭为例。

没有加工过的是大米。加工度最高的,是冷冻肉饭和饭团。

自己买来米,用家里的电饭煲煮的话,添加剂为0。

要加工成冷冻肉饭或饭团,需要加进调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等添加剂。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也不要轻易地依赖最终产品(冷冻肉饭或饭团),而是选择中间阶段———装在袋子里的米饭,再花点工夫自己稍作加工。

蔬菜也是一样。

新鲜蔬菜是没有添加剂的,但是切好了的蔬菜和袋装沙拉当中,会用到次亚氯酸钠来杀菌。

袋装盖浇饭加工度更高,它里面含有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类、着色剂、酸味剂等更多的添加剂。

我不是说加工度高的食品绝对不能食用。偶尔吃一两次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建议大家不要频繁地食用。平常尽量买没有切过的蔬菜,自己动手做,实在不行的时候再买现成的。

你是选择花点工夫呢,还是选择添加剂?希望大家仔细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子也就越深。

(3)“知道”了以后再吃———反省了才能决心自己动手做饭

这与第一个要点里所说的内容相关,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

比方说,如果你今天很忙,决定用蒸煮袋(软罐头食品的一种包装形式)的麻婆豆腐做饭,再配上现成的土豆沙拉。

看了标示,我们就会知道,从这些饭菜中会摄取到几种添加剂。仅做到清楚地“知道”,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对不起。妈妈今天太忙,才用了这些东西。让你们吃进了一些含有连我也没见过的东西。”

知道吃进了什么,就会产生这种反省。

反省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我偷懒了,对不起”,第二层是“让你们吃进了添加剂,对不起”,第三层是“我亵渎了食物的尊严,对不起”。

有了这样的愧疚之情,接下来才会想到要让家人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

“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

“没有时间,完全不可能。”

每当我说到添加剂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些声音。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完全不依赖添加剂,全部亲手做确实有些困难,偶尔使用这些东西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 是,如果知道了自己正在吃些什么的话,就一定会对家里人及自己产生歉疚的心情。即便不是很清楚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及危害,但只要知道自己今天给家里人吃的、 自己吃进嘴里的加工食品里含有添加剂,就一定会产生一种要亲手制作的冲动。这周有三天都依赖加工食品了,剩下的几天要亲手做———大家是不是会这样想呢?

所以,不要说“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这种话,用一周的时间试试看。

(4)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

前面我就问过大家,“买东西的时候,你是否只看价钱,只买便宜、特价的东西呢?”

价格便宜又方便的东西,必有其便宜的道理。答案我已反复说过多次了,就清楚地写在“背面”。

超市打价格战,仅通过直接交易,省去中间商佣金的方法,商品价格不会便宜到两三成。在价格战的背后,有像我这样的人以及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

如果有厂商对我们说,香肠以前都卖398日元,明天起想卖298日元,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不改变利润的前提下,做出298日元的东西。也就是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使用添加剂做出“相应的产品”。

但是,对于这种“相应的产品”,消费者只会看价钱,觉得“这么便宜,真走运”,就买走了。

就连卖的水也是这样。

如今掀起了水热潮,超市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水。

海洋深层水、活性水、离子交换水……太复杂了,普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挑选哪种好。

这里希望大家注意,那些卖得便宜的水,只是把自来水通过机器净化,强行加入矿物质而制成的。

当 然,把自来水净化后出售不是不行,但是不应该让消费者误认为那是“天然矿泉水”。就我个人而言,与其喝这样强行加入矿物质的水,还不如喝未经过加热处理的 天然水。比如,选用未受污染的河水、湖水(包括水库)、井水或者泉水制成的水,其中富含的矿物质极其珍贵,是人工做不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