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亲近明师

标签: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感悟人生妙法莲花文化养生it |
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头一条就告诉我们,要亲近明师,就是此地讲的善知识。「明」,不是说这个老师名气很大,知名度很高,这不见得有效果。佛家讲的「明」是明心见性,真正有修、有学、有证。当然最好他是证果的,纵然没有证果,也是有真修实学,亲近这样的老师,我们决定得利益。
可是善知识很难得到,自古以来所谓是「可遇不可求」。善知识到哪里去求?愈是真善知识愈谦虚,决定不可能自赞毁他。说「别人不如我,我什么都行」,这种善知识古时候没有,现在很多,现在都是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我们要晓得,凡是自赞毁他决定不是善知识。善知识都非常谦虚,处处都忍让,绝对不会任何场合都站在别人前面争着出风头,他们决定不会干这种事情。真正修道人,说老实话,他们的态度是「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极清净的。所以只有我们凡夫去找他,他也很慈悲的教导我们。如果我们不找他,他不会主动找我们。所以自古以来世出世间法,大家都听说「求学」,学是我们要去求的,他不会主动来教你,没有这个道理。
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尊师重道,你才能求得到。求的态度要真诚、要恭敬、要谦虚,这三个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三个条件,诸佛菩萨来教导你,你也得不到利益,这个是一定道理。可是真正善知识,无论是世法、佛法,决定是仁慈的,你只要具备真诚、恭敬、谦虚的条件去求,他绝对不会拒绝的。他要拒绝你,一定是这三个条件当中缺一个,他才会拒绝你;三个条件统统具足,没有拒绝的理由,他会很认真的帮助你、成就你。...
由此可知,我们自己能不能有成就,得不得到善知识、善友的帮助,全靠自己。自己要有真因,外面才有好的助缘。因、缘都具足,果报才会现前。凡事怨天尤人,决定不会有成就。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连老天爷也对不起我,就没救了,为什么?所有善知识、善缘看到你敬而远之,不敢碰你。这个道理要懂。真诚、恭敬、谦虚,处处忍让。
做学问的人,没有领袖欲、没有占有欲,他都是非常热心的站在旁边、退在后面帮助别人,所以能与一切人和睦相处。
谦敬不只是一生,是生生世世。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永远是谦敬的。《论语》里学生赞叹夫子的德行,「温、良、恭、俭、让」。让是忍让,让是谦虚。处处让,时时让,让是美德。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老法师开示
前一篇:五输穴:井、荥、俞、经、合
后一篇:禅诗赏味 - 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