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养生总原则 1-3

(2008-10-28 09:40:57)
标签:

黄帝内经

健康

教育

妙法莲花

养生

中医

中药

文化

育儿

校园

第9节:《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1)


  第二章《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

  有一句话发人深省:"年轻的时候用身体换钱,年老的时候用钱换身体。"但真能用钱换身体吗?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

  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好好关注自己的生命---生命至重,生命至贵。我们自己的健康、快乐、长寿的问题是生命的最根本问题。

  我们要感谢伟大的祖先黄帝。黄帝似乎已经预知到了21世纪他的这些后代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

  人类天然的寿命应该有100岁。可是令黄帝感到不解的是,上古的人都能度过100岁而形体运动一点都不衰退,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现在的人却不是。今人活到50岁的时候,动作就开始衰退了,而且很难活到100岁,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世道变了,还是人类自己失去了养生的方法了呢?人怎样才能健康活过 100岁,活过"天年"?

  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替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问的?黄帝的时候人们是年过"半百"身体就衰落,我们现在不还是如此吗?甚至更严重。

  我把黄帝提的这个问题称为人生第一问,黄帝替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向岐伯作了发问。

  那么,岐伯究竟是怎么回答的呢?现代人真能健康度过"天年"---100岁吗?

  我们只要认真听一听岐伯的回答,你就会发现,其实养生真的很简单,"天年"真的可以实现。

  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记载了黄帝对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古今健康长寿的重大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养生之道失传了?是天道的原因,还是人道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人都会怪罪于外在的条件,认为肯定是现代社会已经与前大不相同了。实际上世道有没有变呢?岐伯的回答是世道并没有变,天道也没有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变化了,生活习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

  有一句话:"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我在第一章中讲过的,人是"握拳而来,撒手而去"的,婴儿握拳是握着精气神,不让它外泄,可是我们成年以后却是千方百计在握钱、握权,握那些有形的东西,丝毫不放松。等到撒手的时候,才意识到手里实际上什么都握不住,可是这已经违背了生命之道,违背了养生之道。所以说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看你手中掌握的是什么。

  岐伯回答了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是养生总原则。上古的人都"知道"---了解并掌握天道、地道、人道---人的长寿之道、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养生之道是什么?其实就是这八个字,实际上整部《黄帝内经》都在诠释这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第10节:《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2)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道",这个总原则,不是抽象的、虚空的,它就实实在在地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当中。

  黄帝第一问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素问·上古天真论》

  岐伯回答黄帝第一问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养生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什么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来做。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经历的。

  第一,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有节制的。

  第二,起居有常。起居---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是不能搞乱的。

  第三,不妄作劳。就是说劳动、运动应不过分,也就是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第四,形与神俱。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要讲神,讲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

  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你可能会说了,这不容易吗?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吗?请注意,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第11节:《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3)


  所以说养生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难度,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是不是形成了这么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再看一看黄帝和岐伯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是不是这样?《黄帝内经》里是这样描述的,当时的人根本没有像古人那样,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酒为浆",喝酒像喝米浆、喝汤一样。

  "以妄为常",把不正常的东西当做正常。"妄"就是不正常。比如说在饮食方面,把不正常的饮食当做很正常,这是把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当成了生活习惯,这是最可怕的,是最有害身体健康的。比如说有的人把吃得很饱、喝得很多当做一种习惯,每吃必撑,每喝必醉,这就必然会出问题了。

  "醉以入房",入房表面上指入房休息,睡觉,实际上是指行房事。不少人必定是喝醉了之后再进行男女交合、夫妻行房事。这不仅不利于夫妻的健康,而且对由此怀孕而来的孩子也是有害的。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有了各种各样的贪欲之后,就会慢慢地耗散其"精气""真气"。看一看我们现在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当然这与我们现实生活、社会的竞争、社会节奏的加快是有关系的,但最关键还是欲望。欲望是耗散真气的罪魁祸首。"真"这个字特别重要,《黄帝内经》第一篇就叫《上古天真论》。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天真"。天真烂漫,这一般都是指小孩子的行为,小孩子保持着"真","真"实际上是真气,真气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先天元气。保持元气是养生的关键。可是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都在耗散人本来的那种真气,都不再"天真"了。

  "不知持满",不知道保养精气,不知道使精气充满,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喜好,纵欲泄精。这也是很危险的。进一步就是不知满足,总是贪多,欲望越来越膨胀。

  "不时御神",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有悖于生活的节度。按时御神,就是要顺应不同季节、不同月相、不同时辰来调节心神、调节神气。

第12节:《黄帝内经》养生总原则(4)


  "务快其心",只是追求自己心里一时的痛快,只要心里痛快,什么事都可以去做。

  "逆于生乐",对自己生命的快乐给它搞反了,跟黄帝所说的古代人的生活习惯根本不一样,违背了养生之道。

  "起居无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平常的作息、劳逸,日常生活都没有节度,没有规律。

  以上是说明不懂养生者的具体表现,正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导致自己身体不健康,所以过了半百就衰退了。

  来看一看现在21世纪的人,跟《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当时那些不会养生的人的做法是不是一样?我常常诧异,怎么黄帝和岐伯把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说得这么准确,就像亲眼看到的一模一样?看来在对待生命的问题原本是没有什么时间差异的。

  因此我们今天来学习、感悟《黄帝内经》,就不是仅仅在读一本古书而已。虽然时代前进了几千年,但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照样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就绝不是过时的。让我们回到黄帝的时代,听一听黄帝和岐伯教导我们的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

  岐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总原则去做,我们就能够健康长寿,能活到一百岁。那么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什么叫阴阳?阴阳有外在的阴阳和内在的阴阳,这是我们古代的古圣先贤给我们提出来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阴阳的思想,阴阳之道。

  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两者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就养生来说,是指内在的阴阳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按照宇宙自然的阴阳规律来做。

  中医养生很简单,看病实际上也很简单。什么叫有病?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叫阴阳调和。好多人以此来取笑中医,说你中医怎么就知道阴阳,就不知道别的东西啊?这种看法是十分浅薄的。"阴阳"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这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当然也反映了人体生命的本质规律。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法于阴阳,实际上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生命本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