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讲解 08.9.10

标签:
教育妙法莲花文化养生佛法佛教修养宗教无量寿经净空法师杂谈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弥陀无尽大悲胜愿,方便至极,力用难思,凡圣齐收,利钝俱被,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
这个是在论用这一段里面,做出了完整的结论。弥陀的大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重点,这是古德为我们说出,就是第十八愿跟十九愿。十八愿十念必生,就是一向专念;十九愿是发菩提心。所以经上讲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根据第十八愿十九愿而来的,真正是方便到了极处了。他的力,他的能力,他的功用,不可思议。就一般而论,能帮助我们往生不退成佛。若就利根而论,就在现前已经能够与甚深般若相应了。换句话说,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入同样的境界,所以说力用难思。“凡圣齐收”,根性劣的凡夫,凡圣同居土往生。根性利的这些人,方便土、实报土往生。“利钝俱被”,被是加被的意思,无论是利根人、钝根人,所以是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这个法门能够普度,不像其他的法门。其他法门,度钝根的就不能度利根,度利根的不能度钝根,不能够度一切众生。这个法门,“但能发心专念”,就这么一个条件,只要你肯真正的发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真正发心专念,那个心就与菩提心相应,就是甚深般若。甚深般若是高度的智慧呀。文殊普贤是高度智慧的人,选择这个法门。你也一心称念,那么你的选择跟文殊普贤是相等的。其他的智慧比不上他,选择这个法门的智慧,跟文殊普贤无二无别,这是甚深智慧的选择。所以只要能专念,“悉得度脱”,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没有一个不入如来甚深智慧的。“如是方称如来本怀”,诸佛帮助众生就是希望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个是佛的本怀。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惟独这个法门与佛的本怀相应。就是说,确确实实能帮助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在现前,惟独这个法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确确实实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你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不能感觉到。真正念佛,你会感觉到。
[所被根机]
这个被字读破音字,不念贝,念匹,跟那个挑手边的披是同一个意思。台湾话里面讲“加披”,是对的,这个音很正确。我们看第一条: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器是根器,这是一个比喻。原本这个器就是器皿,譬如我们要供养人茶水,必须要有个茶杯,这个杯就是器,有这个器才能接受。佛法里面把一切众生,用这个字来做比喻。能够接受佛法的、依照佛法修学的,就称之为法器,能够接受如来教法的这些人。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有三种人是非器,就是不能接受这个法门。除这三种之外,都能接受。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所被根器之广,是任何法门所不能比的。哪三种呢?第一个是无信,他不相信这个法门,那这个就没有法子了。第二个是虽然相信,不想往生,那这个也不是净宗法门的对象。第三种,虽然他也信,他也想往生,但是他不肯念佛,这个行就是念佛,不念佛也不行。所以这个就是说明,净宗修学三个基本条件,是信,愿,行。换句话说,具足这三个条件的,都是这一个法门的根器,也就是说,修学这个法门一定得到成就。下面是对信愿行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解释非常重要。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将这个“信”解释得很详细,很圆满。他为我们说出了六种。这个地方只说了一种,而这一种是六种里面最要紧的,这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成佛。这一个信心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不少学佛的同修,确确实实缺乏这个信心,他总自己感到一生造的罪业很重,我这样子怎么能成得了佛?不但不能成佛,如果要生到极乐世界,跟这些菩萨在一块,都感觉到惭愧,都不好意思。这一种念头,这是决定不能往生。所以往生西方净土,要有强烈的自信心。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一个事实:众生与佛不二。这是从体性上来说的。差别在哪里呢?佛悟自性,我们是迷了自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而自性呢,则无二无别,完全是一样的。成佛就是悟了自性,就是觉悟、明了自性,这就叫成佛。那么由此可知,成佛是众生理所当然的一桩事。所以何必客气,不敢承当呢?那个就错了。在《观经》里面把净宗的原理,佛用两句话为我们宣示出来了,这两句话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性德,本性本来如是。底下这一句是修德,虽然你本来是佛,没错,可是你要不修,你就不能成佛,一定要修。本来是佛,现在又肯修行作佛,那这个佛是作定了,决定成就。本来是佛,现在不肯修行,那就没法子了,这个自性佛不能现前。所以是心作佛。净宗修学的原理,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的。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那就是是心在作生死凡夫。那这就没话说了。生死凡夫是怎么作的呢?是妄想执著所作的。你看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是人我是非、贪嗔痴慢,搞这些东西,这就是是心作凡夫,是心在作六道啊,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而不晓得,同样一个道理,我们把念头转过来,我们作佛,就成佛了。这个是净宗修学成佛的原理。所以底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