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佛教》48 - 佛法修学五大科目 (五)十愿 5

(2007-01-16 07:46:28)

在过去几年,有人提出来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这话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无论是台湾或是美国念佛的人心都慌了。一九八四年我到达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在飞机场接我,一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法师啊,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我们这一生念佛,不就白念了!不能往生,这不就完了!这怎么办啦?

我听了笑一笑,然后告诉他:老居士啊!带业不能往生,不去也罢!

他听了很迷惑:那!那!那是怎么啦!

我说:如果带业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

他说:为什么呢?

我说:你老人家想一想,西方世界有没有说四土、三辈、九品。

他说:这个有,这个经上有的。

我说:假如不带业,这四土、三辈、九品从那里来的。

他这一听,就明白了。四土、三辈、九品就是带业多少而分的嘛!带得多,品位就低一点;带得少,品位就高一点。我说:你再想想,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是等觉菩萨,经上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有破,那是不是业?他听了就笑起来了。那是业啊!等觉菩萨也是带业去的。要不带业,就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不带业,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不带业的。我说:谁说带业不能往生呀?他这才恍然大悟,这才笑了起来--极乐世界统统是带业往生的。

 

佛法讲的是圆满,不与人结怨。所以我后头补充说一句话:说消业也没有错。为什么呢?希望现前多消一点,少带一点,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一点,这也是好事情。我到纽约一下飞机,沈家桢老居士来接我,也问我这个问题。可见确实是有很多人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而受了影响,在了解之后,就知道:带业一点没错,消业也是一句好话,这是忏悔业障。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忏悔啊。但是,念的时候:心,要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愿,要与阿弥陀佛的愿相应;解行,也要跟阿弥陀佛的解行相应。如何做到相应呢?我们念无量寿经,要能圆圆满满地把无量寿经的道理、教训,认真努力的做到,这就相应了。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念佛人绝对不是有口无心--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那一点用处都没有!一定要做到念这一句佛号时,我心跟佛心一样;愿,跟佛愿一样;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这才是真正念佛,才能消除一切罪障。

 

 第五、随喜功德。是对治凡夫很重的一个烦恼--嫉妒。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婴儿几个月大,或是一岁大的,给他吃糖的时候,别人多拿一点,他心中的嫉妒就自然表现出来!嫉妒心对于修学是很大的障碍,所以普贤菩萨特别提出这一愿,教我们要修随喜功德。不但不嫉妒人,更进一步知道别人的好处,就是自己的好处,一定要成人之美。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助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如果我们自己能力不够,无法帮忙,我们有个欢喜心赞叹,那也是随喜功德。随喜的时候,不仅是不嫉妒,还要发心成就,并且尽心尽力帮人,才是真正随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尽力帮忙,或是单单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的随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欢喜容忍别人超过自己,那随喜的功德就殊胜了。

 

中国自古的教学,都是希望下一代的成就超过自己,如果不能超越,那教育就完全失败了。不像现在人,有嫉妒、障碍心,唯恐别人超过自己。教别人,自己也要留一手,不肯尽心教授,这叫吝法。吝法,得愚痴的果报;吝财,得贫穷果报;这种人,不晓得果报之可怕!从前中国,做官的人戴的帽子叫进贤冠。这个官帽是表法的,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它两层像楼梯一样,前面一层低,后面一层高;低的是代表自己,高的是代表后人;做大臣的念念当中都希望后人能够高过自己。无论在德行、学问、能力,乃至于生活水平上,都要不断求进步,不断提升,这才是教学成功--社会全体都在进步,不是在倒退啊!皇帝戴的帽子,上面是平的,表示心要平等。皇帝和大臣穿戴的冠服,是代表他们应有的义务与责任,时时警示他们要认真去做。

 

下一个时代,是我们教学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德行、学问、能力,不能够有相当的成就,那么下一代的众生,我们就度不了。为什么呢?你看看现在的小孩,他们所受的教育愈来愈偏重科技,而他们所处的社会愈来愈复杂。所以要度化他们的人,心要愈来愈清净、智慧要愈来愈高、德行要愈来愈厚,才能够应付下一代的时代和时机。因此,随喜功德显得非常重要。总之,嫉妒、瞋恨是严重伤害自性的,必须连根拔除,拔除的方法就是随喜功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