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句是‘读诵大乘’。这是菩萨善。菩萨学佛,不能一天不见佛,不能一天不读经。须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经是佛讲的,佛怎会要你念给他听呢?我们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念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在面前教导我们,他所讲的道理,使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教训,教导我们在这个世间,或是行菩萨道时,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换句话说,经里的一切教训,我们都要确实做到,读经就有真实利益了。佛弟子,最低限度是每天早晚二课。早晚课怎样做才如法?诸位要晓得,早课是听佛的教训,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不违背佛的教导,这是早课。晚课是反省、是检点,展开经典认真作一次反省,佛的训诲,有没有牢记?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要认真忏悔,改过自新,明天一定努力把它做到,这就是早晚课的功德利益,而不是早晨念一遍经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给他听听,自己起心动念则与经训毫不相关。老实讲自己面对泥塑木雕的佛像,他并没有知觉,你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骗他一次,岂不是罪大恶极!你要是骗活人,还情有可原;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骗他,一天还骗两次,还说有功德!唉!造罪不晓得有多重啊!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现在早晚课都是流于形式,一点内容都没有,这怎么能得到功德利益呢?修净土宗的人,在过去,早晚都念一卷阿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佛号念得愈多愈好。早晚课都一样,这就是‘专’。不可以念太多的经论,太多就杂了,就乱修了,就不是精进了。弥陀经文似浅而实深,最要信心清净,则得实益。我讲弥陀经疏钞,现在是第三遍,还没讲完。讲第一遍,没有留录音带。第二遍留了一套录音带。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卷。也就是三百三十五天才讲圆满,所以弥陀经很难懂,太深了。我现在介绍大家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好懂,没有弥陀经那么深,弥陀经不要看他文字很浅显,意思却无限深广。无量寿经的文字并不很深,意思你也能看得懂,教训都很明显、很清楚,我们学了就有用处。假如你工作很忙,无法每一天念一部,像我们台湾的道场、美国道场,我教他们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为什么?这是净宗的核心,净宗的根源。修行必定要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弥陀发什么愿,我也发什么愿;希望我的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我的愿同阿弥陀佛的愿。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这就是同志(志同道合),将来当然在一起。晚课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这里是佛陀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断恶、如何修善、如何存养。所讲的教训都是对人、对事、对物的原则,一定要牢记遵守,此六品经就是戒律,受持即是持戒,持戒念佛就与阿弥陀佛的行、解一样。如是心一样、愿一样、解一样、行一样,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这样修净土那有不成就的呢!若是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经,信、愿、解、行都跟阿弥陀佛不一样,都违背了,则念得再多也不相应。古人所谓天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呢?有口无心,心愿跟阿弥陀佛全不相应。朝暮课诵本是古人订的,对当时修学有用;现代社会人事有很大的变化,有些经咒仪轨已经不适用了。再者,过去的人对课诵都能了解,它真能提醒,真能助人反省。现在我们念朝暮课本,不解其义,即不能提醒,也达不到反省的目标,只是唱诵而已。像两、三岁小孩唱歌,虽也字正腔圆,但不知其意,莫解所云。我们若将课诵本唱给佛菩萨听,佛菩萨并没听进去,我们也白唱了,这是朝暮二课得不到效果的原因。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