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佛教》19 - 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一)三福 6

(2006-09-15 10:53:41)

2.二乘福

 

 三福第二是二乘福,就是小乘的佛法。我们知道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在隋唐的时候,小乘传到了中国,经典翻译得很完整(巴利文经典只比他多出五十部),而且也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时期很短。唐朝的末期小乘就衰了。为什么小乘佛法在中国失传了呢?诸位要知道,从前学佛的人,都有儒家、道家的基础。中国的儒学与道学(道家不是道教)足以代替小乘。儒家、道家的思想,确实很接近小乘,因此,在中国儒与道就代替了小乘。过去学佛的人读过四书、五经,读过老庄这些典籍,所以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非常稳固,是这么一个原因,使小乘衰落。今天我们修学大乘佛法,小乘经不学,儒家、道家也不学。就好像盖大楼而忽略了建筑地基。甚至连第一层也不要了,就要从第二层盖起,这是空中楼阁--怎么盖都盖不成。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没有见到真正佛法人材出现的原因。

 

小乘佛法是建立在人天的基础上,就是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业,有这个基础才真正能够入佛门,具足学佛的条件。入佛门应先拜老师,受三归戒。三归戒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不是小事。这是正式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愿意一生依照老师的教训来修学,来修行。正式拜老师,老师就得传授修学的总纲领、指导原则,从此修行有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修正行为最高的指导原则,这叫传授三归依。三归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古时候讲三归,大家都懂,不会错解意义。但是,佛法传到现在,大家一听佛、法、僧,不少人错解三归的意义。听到归依佛,就想到佛像;归依佛像,这错了。听到归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归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三归的意思完全给弄错了!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惟恐后人对三归误解,所以在坛经讲传授三归,就不是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从三归的意义上讲,不用佛、法、僧的字样,而说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听就明白其意趣,不至于误会。然后给我们解释,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见。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据,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而不是归依某一个人,这一定要认识清楚。否则的话才入佛门,头一堂课就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你还能有什么成就呢?所以传授三归时,传授证明的老师,一定要将三归的真正意义解说,这才是真正的传授三归。我们听了欢喜接受、依教奉行,从那时起,你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诸佛如来的学生。如果真正是佛的学生,经上说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如果归依错了则是假的,那就得不到诸佛护念,及护法神的保佑了。......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