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蒙养正 - 《弟子规》易解 (四)

(2006-07-27 09:11:36)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易解: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弟子规白话注解-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
 

摘自 - 地藏孝亲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