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蒙养正 - 《弟子规》易解 (一)

(2006-07-18 06:26:33)

李毓秀原著 贾存仁修订改编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关心教育的家长,千万不可轻忽。

 

 ‘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是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

 

  经书的选择建议以:弟子规、三字经、四书、老庄为主,唐诗三百首为辅,背诵吟唱相互调剂,如能有十数人切磋琢磨,体会出读经之乐,效果更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愿与天下为人父母师长者共勉之。祝福您!

 

   · 总叙

   · 入则孝

   · 出则悌

   · 谨

   · 信

   · 泛爱众

   · 亲仁

   · 余力学文

 

弟子规易解-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易解-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摘自 - 地藏孝亲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