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十)

(2006-07-06 10:54:02)

梦境是妄想变现出来的,其根源是五蕴,色蕴是坚固的妄想,受蕴是虚明的妄想,想蕴是融通的妄想,行蕴是幽隐的妄想,识蕴是颠倒的妄想。楞严卷十中说的很清楚。凡是有妄想的人皆有梦,梦的现象亦有种种不同。日有所思,夜必有梦。另一种是无始习气,也有鬼神来托梦的。

 

远离颠倒梦想才能达到究竟涅槃,究竟是圆满佛果所证,菩萨虽不圆满而能分证。涅槃是梵语,最常见的翻作灭,四谛中苦集灭道之灭。灭是灭烦恼。小乘的涅槃是灭见思烦恼,不究竟,称为‘偏真涅槃’。大乘菩萨所证,不但见思断了,尘沙断了,无明也破掉几分,称为‘究竟涅槃’。从初住到等觉有四十一个阶级,品品分证,如来果地的大涅槃不是一下子得到的。此名词又翻为圆寂,圆是圆满,寂是清净寂灭,见思、尘沙、无明都断了。圆是性德圆满开显了,佛说圆教初住菩萨只破一品无明,其作用即与如来果地上相仿佛。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的修学方法,证入圆教初住,即可随类化身,在诸佛刹海,普度众生,可知究竟涅槃有圆寂的意思。功德圆满谓之大涅槃。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从初住到等觉位,菩萨位已圆满了。再往上去,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处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事实,菩萨依般若智慧能证到等觉,一切诸佛也是依般若智慧证到无上菩提,无怪乎佛说般若二十二年。

佛法修学是戒定慧,般若是慧,常言说:‘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般若要从定中得到,般若不在经里,不在佛的言语中,亦不在思维想像中。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给我们一个启示,看经听法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心缘是思想研究,不可想,一想就落到意识中。如不用心意识,就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般若才现前,此理很深。菩萨知道诸法空相,故能远离妄想执着,以清净心照见诸法实相,自然契入究竟涅槃。再进一步说,真正平等觉知诸法的真相,彻底究竟明了,这能明了的即是无上般若智慧。不得已说了这一个名词,其实性相之中都没有名言。不过用这些名相作一个引导,由此契入真实。故在因称它为智,在果上称它为觉。果达到极处,加一个‘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此为尊重不翻。正是无有一丝毫偏邪,等是与一切诸佛所证的平等,双照二边,转八识成四智,证法空而悟真如。真是法性,如是法相。古德为了使人容易理解起见,常用金作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作真心,器比作法相。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一如,故称真如,此诸佛如来真正清净的觉悟。如此一切诸法的实相(真相)完全觉了,称之为菩提。古德有一简单解释,完全了解(证悟)契入,证得真如、实际、法性的道理,可以说证得法界事实真相,佛为其建立一个名称谓之菩提,此名相之由来。又说不可破坏,不可分别,谓之菩提。又说:法真如性,无颠倒性,亦谓之菩提。从种种解释,体会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的精义,佛是以般若而证得佛果。由此可知般若精髓,解悟尚且不易,证悟更难。正因其难,所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作增上缘,叫我们到那里去修学圆满的般若波罗蜜多,若无圆满智慧,如何能不退转?定功尚且有退,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达到不退转,古德说的好,西方最殊胜的缘就是西方有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有他们关怀照顾,决定可以圆证大菩提。

净空法师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