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弥陀佛的净土莲花
阿弥陀佛的净土莲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82
  • 关注人气: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法与人生 - 九

(2006-06-26 06:52:54)

从前儒、佛教育理念相同,方法也相同,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朝野那么热烈的欢迎,是有道理的,的的确确对中国文化二千年的影响非常大。儒与佛这么一结合,儒家所讲的是纲领,因为他的典籍少,佛法讲的是细目,讲得非常详细。这就是说你只要有妄念,只要有烦恼,有贪、瞋、痴、慢,你这个心就不诚。心不诚,心的作用就不正。这个‘正’是讲心的作用,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见解,都非常正确,没有错误,没有偏差。但是正确的思想、见解是要从‘真诚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这个两条是修心,心清净了,身就修了,身就清净了。所以我常常告诉我们一般学佛的同修们,学佛,学什么呢?学清净心。心清净了,身清净,这个人不会害病。你去看看害病的人,害病的人思想一定很乱,为什么呢?‘心’先生病,心病了,身才会生病。我们现在讲‘心理健康’,心要没有病,身怎么可能会生病。所以真正一个学佛之人,他要生了病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决定不可能生病。不但不可能生病,真正修得好的,告诉诸位,他绝对不会死的。他如果会死掉,这个人学佛没学得好,他是不会死。因为他晓得他什么时候走,知道要到那里去,这个就不算死。他清楚明白!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晓得到那里去,那就死定了。这都是从清净心的功夫得来的,一点都不稀奇。这不是神话,不是玄学,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你就晓得清净心是多么重要。所以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身心清净,这是修身。自己身心清净,一家和睦。一家和睦,是‘家齐’。每一个家庭都一样,国家就大治了,我们今天所祈求的康和乐利,才能真正得到。最终是‘天下平’,‘平’是‘平等’。天下平等就能达到世界和平。不会有战争。所有一切争论,不平它就鸣,不平它就争。这要靠教育,把儒家教育与佛家一配合。

我们看这第二篇的第二段‘八德交感’。这也是我们中国基本的道德观念: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台北市的马路还有这四条道路。那么我们走到这四条道路,有没有想到我对国家、对社会,要能尽忠;对父母、对一切众生,要能尽孝。把孝顺父母的心,扩大为孝顺一切众生,那么这四条大道才是真正康和乐利的大道。在我们佛门里面,是以四大菩萨作为代表。你应当晓得这四位菩萨不是神,他是表法的。地藏菩萨代表‘孝’,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称为佛门的‘孝经’,地藏经里面主要是讲‘孝亲尊师’。所以师道在佛门里面非常重视,儒家也非常重视。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是一样的。你看从古礼‘称名’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中国古代,满清以前都是这样,民国初年以前还是这样的。我们一般人见面不能称‘名’,称名是对人不尊敬,是侮辱人,如果带姓,那就更不礼貌了,那有连名带姓称呼的。称名只限小孩没有成年;男子十九岁没有成年,叫他的名,女子没有满十六岁叫她的名,那叫‘童子’、‘童女’,没有成年。女子十六岁梳头了,代表她成年了。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帽子,他成年了。成年的时候,朋友送一个‘字’给他,就是‘别号’,从这一天起,大家要称他的‘字’,不能称他‘名’,称他的名是对他非常的不尊敬。那么从这天起,世界上那一个人有资格称他的名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这两个人是一生都称他的名。你就晓得老师跟父母,地位是平等的。‘孝亲尊师’,诸位要晓得孝亲尊师是性德,是本性的德行。佛法的教学目标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如果不用性德来启发,是绝对做不到的;所以孝亲尊师是性德,要开发自性一定要从这里做起。所以儒家教学也从这里开悟,也讲开智慧,佛法是讲‘觉悟’,也是讲开智慧,他们这个观念、方法都相同,实在是‘不谋而合’。因为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提倡远在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前,真是俗话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释迦牟尼佛跟孔子、孟子没见过面,居然他们的想法、做法,这么样的接近,可以说是完全相同。所以地藏代表孝。这个‘孝’,我们底下讲‘福’,这是‘积福’。这是基础,是培养福德的根基。这在少年时代,目的是明德。万法的根源是从小时培养,他的‘思无邪’,是小学教育的宗旨。培养儿童,真正培养他天真,他的心地不受染污。我们学佛也是从这个基础下手。所以学佛,绝对不是从要念很多经典、研究很多经典,这是错误的。

摘自 净空法师主讲《佛法与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