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念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教没有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是用孝道作基础,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些法师与朝野一接触,许多基本观念相同,一见如故,我们非常欢迎他,而且希望他们在中国常住,不要回去,把他们留在中国。最初到中国来的(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两位法师是摩腾与竺法兰,这两位法师来到中国之后,我们中国政府接待他们,类似现在的外交部,由外交部来接待国宾。从前在汉朝的政治制度,‘寺’是政府办公的机构,这是诸位要知道的。办外交的是鸿胪寺,鸿胪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外交部,鸿胪寺的首长就是卿-公卿,鸿胪寺卿就是现代政府组织中的外交部长。鸿胪寺来接待外宾,因为朝野谈得很投机,他们也乐意常住中国。但是外交部只能接待短期的外宾,不能够让他们常住,怎么办呢?皇帝下面不得不另设机构,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机构也称为寺,这个寺就是佛教的教育机构。第一个佛寺的名称为‘白马寺’,后汉的首都在洛阳。这就是佛教‘寺’的来源。所以‘寺’和宗教完全没有关系,跟‘庙’也没有关系,明了历史来源,所以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这么一来中国办教育的机关就变成两个。宰相下面有个‘礼部’,是办教育的,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改变。白马寺是直接属于皇帝管辖的,是皇帝下面一级单位的机构,它是佛陀教育部,就是专门推广佛陀教育。所以中国从汉明帝以后就变成两个教育部,这两个教育机构,诸位想想看,一个是归皇帝管的,一个是归宰相管的;皇帝管的就占了大便宜了,沾了光了。所以佛教教育在全中国的推动,远远超过礼部的推动,而在全国有良好的发展。孔孟的学校不多,可是每个村庄都有寺院,这就是受到帝王的影响。这个教育机构是直接归于皇帝的,所以它在全国推行得非常顺利普遍。我们要认清楚,‘寺’本来是办教育的机关,与现在宗教的拜拜、祭祀、超度完全没有关系。当年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寺院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个即翻译佛经,等于现在的国立编译馆的工作。翻译佛经,译场规模之大也不是我们想像得到的。唐代玄奘法师,这是很有名的一个人,他的译场,编制就有六百多人,你想规模有多大。早期鸠摩罗什大师译场的编制,也有四百多人。所以佛寺是个很大的政府办事机构,这是我们要晓得的。现在寺庙完全变质了,教育几乎完全丧失!变成专门跟鬼神打交道的场所,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这是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到现在这个现象。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佛教简单的历史,晓得佛法的本质,我们要学它真正的好东西。
所以今天在全世界,我们可以见到四种不同型态的佛教,都在这个世间弘传。第一种就是宗教的佛教,它变成宗教了,我们不可否认,台湾所有的寺庙的确都是宗教,你把它放在宗教里面绝不冤枉,它已经变成宗教了,这不是真正的佛教。第二种是学术的佛教,这在日本特别显著。日本有很多大学,佛教的大学,变成学术了。这也不是佛陀的教育。第三种更不幸的变成邪教的佛教。宗教和学术对人伤害还不太大,邪教伤害就太大了。第四种是传统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这很少,非常非常的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