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青花瓷的苏勃尼青颜料

(2010-01-14 10:38:57)
标签:

元代

青花瓷

苏勃尼青

颜料

伊朗

分类: 瓷器分析

        

         元青花瓷的苏勃尼青颜料

                                

 

                                         (史爱平)

 

 

     元青花瓷的颜料,以苏勃尼青最为美丽,这是一种极为纯正而又个性突出的颜料(或译作苏麻离青),用它描绘出的青花瓷器,因有鲜明、大方、潇洒、立体感强等诸多优点而倍受人喜爱。苏勃尼青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的一种矿物质钴料。其具体地点:一说是产于今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一说是产于伊朗德黑兰以南400公里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贵,元代至正年景德镇有幸用到此料,但到明朝宣德年后至成化年前期便用尽绝迹了。即使今天到产地考察,那里的人多会露出无可奈何的语气告诉你:早就没了。比如在伊朗,现在只能看到被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苏勃尼青不过为一个梦。
     元代至正年间,即苏勃尼青来到中国,也绝非易事,途径至今尚不得知。何况元代青花瓷没有文献记载,其被发现和验明正身也是上世纪50年代后美国人波普的专利,而后引起世人觉悟争相评议。但今天凭心而论,即使美国人不发现,难道国人就永远不会发现吗?恐怕未必。

http://s10/middle/499493b7h8548963c5679&690

     比如,1980年前在保存完好的包头燕家梁元代遗址挖出的元代缠枝牡丹纹大罐和大量的元青花瓷碎片、元钧瓷碎片,不会使国人认识不到这非元代器物。因为燕家梁本身就是一个单一性的元代遗址。这就使人们有幸看到了真正的苏勃尼青颜料。这也是一种必然。人们发现这种颜料具有一定的含铁量,化学成份复杂。即使分析,也只是大概而已。其中更为特殊细小的元素和结构,直到今天也无法揭示。这也成为后世无法仿造的巨大障碍。
     苏勃尼青在元代至正年后,被专门用于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但以用在大型器物,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类似最华丽的衣彩披在了最好的模特身上,使其满屋生辉、惊艳群芳。

http://s3/middle/499493b7ha061b8863582&690

http://s1/middle/499493b7ha061ba135740&690

http://s3/middle/499493b7h76702c753032&690

由于当时的生产者条件不同,所以存在着所加工器物的颜料中含苏勃尼青料多与少的问题。即有的器物使用的多浓一些,有的器物使用的少淡一些,或在苏勃尼青料中混入国产料,或浓或淡,然后在存在着差异(如炉内位置不同等等)的炉窑里烧制出来,这就是后来造成元青花瓷颜色千姿百态,几乎没有一只一样的原因。
     苏勃尼青料的基色为正蓝色,内含紫意。烧成后,不同于任何国产钴料效果。从鉴别的角度看,则呈现以下特征:
  (1) 蓝色颗粒质地较粗(大于国产钴料颗粒),显厚实。
  (2) 晕散明显,有向釉外表涨出感(属大颗粒晕散,图案边缘更重。淡者或掺入国产料者此现象变弱)。
  (3) 有浓淡色阶和层次。
  (4) 蓝中含紫(分多、少、很少)。
  (5) 多有凝聚为黑色的大颗粒晕散状条形流散、斑状流散、积青点等(若掺入国产料,还会在积青斑或流散等处微现带绿意的点点浸染)。
  (6) 积青处偶有黑、黑灰、灰并略带褐色的结晶斑(铁斑),呈条、点、丝散等状。多为小、极小斑,有的需放大镜观察(和含锰成份多的国产钴料及混合料斑色不同,凡掺入国产料者斑易出现锡光,特别是明永乐、宣德时)。或只有积青点而无结晶斑。
  (7) 适于描绘花卉,能呈现出潇洒、奔放、粗犷、饱满、大气之特点。
  (8) 颜色以正蓝、紫蓝、青蓝、翠蓝(宝石蓝)、黑蓝为多。不包括灰蓝(国产料或混合料)。每种蓝均有深浅并含不等量紫色。浓者青色艳丽耀眼,淡者青色雅稚柔和。以青蓝最珍稀为至上者,以呈色越黑为效果越差者。正蓝如伦敦佳士得拍卖的“鬼谷下山”大罐、上海博物馆的缠枝牡丹纹大罐。紫蓝如河北博物馆的八棱梅瓶、辽宁博物馆的八棱罐、江西高安的梅瓶。深紫如山西博物院的缠枝牡丹纹大罐。过紫如伊朗、伊拉克保存的一些称紫罗兰色的大盘。青蓝如南京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浅青蓝也叫牛仔兰如包头博物馆的缠枝牡丹纹大罐等等。这些并不代表苏勃尼青料呈色的全部,只为部分色别而已。
     特别是苏勃尼青料晕散,描绘难度极大,即使古人也绝非敢以如此昂贵之颜料轻易为之。凡作画,必求以娴熟、连贯、一笔划之大技巧一气呵成,否则将成一片涂鸦。成功之画往往也是后人无法效仿者。所以此料非同一般,具有拒绝低水平者介入操作的高门槛特点。

     另外在烧制中不注意,则此料会变黑甚至全黑。这就要靠瓷工的本事。一句话来概括,苏勃尼青料为蓝中带紫、浓中有黑、晕散明显、或深或浅之物。远观效果最好。从目前所发现器物看,以混合料和国产料者为多见,以苏勃尼青料为主乃至全部者较少见故而极珍贵(画得好者)。

严格地说,上述国内馆藏的几只元青花瓷大罐其实也并非全部使用纯苏勃尼青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不等的国产料,比如包头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就明显存在有少量国产料,而混入国产料后其釉表花纹中部分“铁斑”出现“锡光”即闪银亮现象。关于“铁斑”现象我已在我的日志《元青花瓷“铁斑”细观》一文中有祥述,可参考。
     现代仿不能复制苏勃尼青料的本质特点,尤其高仿精品的颜料显单薄,颗粒细,颜色无层次,靠涂抹。无大颗粒晕散,无自然凝聚的大颗粒深色发黑的条形放射状流散及斑状松散等,无涨出釉表的扩张感,和真品比相去甚远,不足为虑。所以能看清苏勃尼青料物态本质者,其实已将真品揽于胸中。
     至于机检结果仅可和目鉴一起做参考,不可做唯一结论。比如只针对量(元素成份及含量)的机检,造假者只要弄对量,即符合机检标准的量便可过关。而弄对量,即掺入符合机检标准的元素成份及含量要比做出物态本质来,更易使人陷入难堪境地(比如通过稀释或加强法调整量态)。因此不可不重视看物态本质即目鉴的关键作用。


作者单位: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