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作文)今日中国,不缺“通才”
(2009-06-09 08:17:16)
标签:
教育杂谈高考征文 |
分类: 人世百态 |
全面发展,这是小学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儿。中国人很做事讲究圆满,评事讲究中庸,联系到教育上,讲究全面,希望培育全面发展的“通才”。
结果人的大脑有限,天资不一。
你想让小白兔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学不会,尽管小白兔的教授是著名游泳大师鸭鸭教授。所以说,我们何苦为难小白兔?让它开心快乐地去打各式各样的洞该有多好?
“泱泱中华”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我们不缺“样样通,没门精”的“通才”,我们需要在各行各业拔尖儿领路的“精英”。
我们需要朗朗的一双妙手,去国际舞台上奏响气势宏伟的《保卫黄河》、深情无限的《我的祖国》,还有悦耳的十大名曲《彩云追月》等;
我们需要章子怡的演技,单单一部《卧虎藏龙》就让多少老外迷上了中国功夫,不仅弘扬了中国的传统功夫文化,也顺带刺激了中国旅游热及中国文化热。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才高调评价“一个姚明,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事实何尝不是呢?
姚明是NBA历史上首位获得“状元秀”的外籍球员,他在美国人称霸的NBA篮球场上创造了88.6%的命中率,这是NBA历史上的一项纪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姚明”这二个字和“中国”是相通的。
还有丁俊晖、张艺谋、刘翔、成龙......这些“精英”们在不同的领域向世界介绍着中国,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越来越多的赛事在中国举办,中国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富有国际性,这也正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因此,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再一味强调“通才”教育,如果不能针对个人天资而笼统教育,那无疑会扼杀很多天才。你让袁隆平去造原子弹,让钱学森去种水稻,让李小龙去研究量子场论,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韩寒如果没有退学而是按部就班为高考而战,那么堪称经典的《三重门》还不知道会不会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