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南宁市,单位同事、亲朋好友之间见面,打个招呼都是问:“你得发了多少爱心蕉啊?”这句话成了时下南宁市的流行语。
有许许多多市民反映,不管区直单位、市直单位,或是企、事业单位,个个单位都在购买“爱心蕉”。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反正人人都得买,人人都得要。(本人在某机关单位,得发了30斤“爱心蕉”。晕)你不想出钱,有意见,好,那就从工资里面扣除。其实,这样搞的话,也就成了一种摊派,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也有了强卖的嫌疑。
支持蕉农渡过困难,发展经济,捞回成本,或是赚点钱,政府部门号召大家献点爱心,多购买蕉农滞销的香蕉,那是不错。大部分人也很乐意。但许多市民也发现反映,有些爱心蕉,个头小小的,青青的,且放上十天半月都不熟的大把,裂皮烂的更加多了,有些根本不能食用。
两年时间里,南宁市民已对两个名词耳熟能详了,一个是去年年末的“爱心桔”,一个是今年年末的“爱心蕉”。在赞赏市民热心、媒体关注、政府帮扶的同时,疑问也同时在许多人脑海中浮现这般情况下,明年会有
“爱心什么”?市民的爱心是否会在“爱心水果”的连番出现后透支?能否提早做好预警,让市场的问题依靠市场来解决?是否非要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而不尝试其它新品种?
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南宁,我们政府部门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