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大学生一人分饰七个角色是如何练成的?

(2011-11-18 15:39:55)
标签:

愚巷

杨某

骗术

警察防骗七招

社会不良风气

杂谈

分类: 杂文观点

作者/愚巷

21岁的中国传媒大学女生杨某,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了一名30多岁的铁路警察。交往中,杨某虚构父亲是警界高官,舅舅是房地产商,并与这名警官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她一人分饰七个角色,以欺骗和恐吓手段诈骗勒索共计30余万元,导致这名警官欠下外债,还离了婚。(京华时报)

杨某不过区区一名大学生,并非某某杂志封面的风云人物。她一人分饰7个角色骗警察,与铁路警察见过一次面,做过一次爱,其余杨某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充使六个配角。

如果正当途径获得钱财,愚巷认为她今后发展潜能多栖,也许是个好演员,好编剧,好记者,好主持...

通常领略过低级行骗的人来说,遇到这种骗,至今最为超群的,至少能骗到警察四处借债,离了婚为止。

铁路警察受骗来看,这个过程得看他本身的动机纯不纯?行为端部端?有无戒备与防范心理?杨某能够成功骗倒铁路警察,是因为被心理上经得起推敲的杨某看好,一人七个角色七段情节,演绎了一部精彩的《画皮3》。

杨某欺骗是高超的,最后被抓来看,其实手段并不高超。21岁的年龄,社会经验超过同龄人,骗术思维超越行家。可是一个再高深的骗术总有弱点可抓,杨某虽懂得复杂的社会关系,但实际上像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一样,理论知识学得够深,没实践经验总不行的。杨某第一次脱离学校的专业理论,实践到社会骗术行业就被抓了。杨某的最后被抓说明她得弱点比受骗的铁路警察弱。

从杨某的骗术来判断,她之所以选择诈骗,敲诈,恐吓警察等手段,实践证明她在社会骗子芸芸中一项骗术创意已可投入使用。只是骗术专业不会纳入高校,假如高校开设骗术专业,杨某肯定能读到博士。但愿刑警学院也能开设《警察防骗七招》解决当务之急,否则下一个骗到手的可能又是警察。

许多骗子避开警察,怕警察,可杨某就骗警察。警察抓诈骗犯,她抓警察心理,跃跃一试便了如指掌。

骗子无处不在,说到底还是个社会不良风气问题,为升官,为谋财不择手段,呈现在物欲横流与全民拜金时代。对与骗术的形成而言,结局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骗子反被骗子骗。

贪名逐利的游戏还在进行,骗与受骗的剧情仍在上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