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劳模称号的环卫工编制为何那么难?(图)

(2011-01-29 01:55:39)
标签:

镇江市

编制

全国劳动模范

粪坑

北京晨报

分类: 杂文观点

给劳模称号的环卫工编制为何那么难?(图)

作者/愚巷

最近一位网友发了一则题为“我想为徐深海要个编制!”的帖子。徐深海是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环卫所清粪队队长,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可他居然还是名临时工。如果他有了编制成为“正式工”,每月收入可增加近1000元。这个帖子已得到了万余名网友的响应。但润州环卫所负责人表示,获得正式编制需要区委编制办同意并核发,“难度非常大”。(北京晨报)

 

今年44岁的徐深海1988年从老家河南新县到了镇江,20多年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掏粪、清粪一线。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个消息出来后,很多网友相当吃惊,“全国劳模”居然是一位临时工?因为这样的差别,徐深海默默无闻的干了二十多年都没转正。这些年来,一直在号召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物价差别,特别像在垄断行业里,编制上的差别明显较为突出,尤其在徐深海身上看出,即使得了“劳模”没幸福感可言,编制内外优越感的存在让他明白人与人之间有何不同?

 

掏了二十多年粪掏来一纸劳模奖状,“劳模”称号是精神上的鼓励,为何不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如果“劳模”纯粹是一纸奖状,其实不要也罢,一个人掏完镇江市所有的粪照样改变不了临时工的命运,工资没加,福利没有。要不是为了生活,相信徐深海再怎么着不会跟也粪打交道,特别在掏粪工快要消亡的时代。

    仔细思考,徐深海一个外地人,可能文化不高,年龄偏大等因素,又受制度制约。体系内外的歧义由来已久,想要消除歧义无非端正他人位置,首先消除权力与地位思想,其次做出同工同酬让步!要把掏了20多年粪的有经验的资深老临时工编制成为“正式工”为何难么难?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命运,作为城市中的流动一员,徐深海已在镇江市“流动”了20多年,没有本地户口,没有稳定工作,难道因为早年没走“统招”这条路,现在的命运就这么永远定局?

 

同样在掏粪,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编制就不同,小人物的命运更是如此,即使想获得正式编制也要本地人优先的原则,这种地域性歧视本来就有,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差别在福利待遇上更是一清二楚。去年温州的环卫处招聘掏粪工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一个大专学历的掏粪正式工能不能吃苦是关键,一个凭体力的活儿要求高学历,想必环卫部门铁定扒开粪坑做学问。愚以为:粪坑永远是粪坑,学问再深仍是“粪坑论”,抛弃“经验论”来美化一堆粪便,环保处做法太不正常,简直在浪费人力资源。倒是编制上的学问真的该好好研究一番,如何去化解编制内外的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