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年记忆,我的祖辈和后辈们的生活变迁(上)

(2009-09-30 23:20:00)
标签:

育儿

大伯

奶奶

祖辈

爷爷

钱塘江

60年

国庆

    文/愚巷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我的爷爷奶奶绍兴那一带迁移到靠近杭州的地方,50年代,经历过一次钱塘江大面积坍塌的事,成块成块的泥土随着潮水的暴涨脱落,江堤难以预挡轰鸣的潮水,影响了那一带的原住民,眼看就要危及生命,原住民都纷纷迁徒到杭州的钱塘江南岸。百里路长的钱塘江,东面被潮水淹没,西面变成了沼泽地。我爷爷奶奶迁过来之后到处都荒芜蔓延,一米多高的芦苇草掩盖了整个杭州南岸,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割芦苇,拔茅草,翻地,种植,农民们把荒芜变成了平地,沼泽地渐渐变绿了。农民们用芦苇和茅草建成茅草房,开始了长期的居住。原本一块荒野之地在他们的勤劳之下,经过规划,整合,成立生产小队,大队,公社...到现在的花园小区。 

 

   我爷爷在我爸爸十二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死亡率高,不像现在医疗水平那么好,我有个小叔叔在3岁时得了黄疸病死亡,两个舅舅也在生下来只有几个月的时候相继夭折,爷爷得了肾病没几个月也就去世了,刚解放那会郎中很少,看病很贵,一般的都看不起病,只有靠土办法解决像发烧,感冒之类的小病。很难想象,那时能活着是什么概念,从现在的感触中隐约到了一丝体会,人活着不容易。 

 

  记忆中我的奶奶很善良,但她从来不提起我的爷爷,我对爷爷的身世大多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对于奶奶为什么不想念死去爷爷,我说不清楚,对上几代人的男女感情,摸不透,看不着,仿佛没有爱情的存在,为了延续生命而结合,为了结合而繁衍后代,对于爱情呢,只是个传说吧!奶奶几乎一天到晚坐在茅草房的屋檐下穿针引线,好像没有别的,那时我八九岁的样子,模糊中记得奶奶的背很驮,奶奶不太爱管闲事,小时候我跟奶奶寸步不离的,奶奶也经常带着我和弟弟去姑妈家玩,可是在我十三岁那年奶奶摔倒在地突然离我们远去...直至今天,经常会梦见奶奶的样子,我蹲着她的椅子边看着她穿针引线,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她讲有关“长毛”和日本鬼子的故事。 

 

  我没有见过爷爷长得什么样子,只听说爷爷喜欢喝酒,得了肾病还要继续喝酒,肾病复发多次,最终因喝酒过度撒手归西。爷爷死后,大伯和爸爸挑起了全家的重担,那时,我爸爸才十三岁,大伯十六岁,都辍学开始干活,大伯帮别人做长工挣钱养家,爸爸背着鱼网到钱塘江里捕鱼,捕鱼时,遇到过激流漩涡,差点被漩涡卷走,也遇到过暴雨雷电。没有船只,只靠网在钱塘江里捕捞,几次逃命与暗潮擦身而过,才十三岁的年纪,就要多次与死神对抗,为了养家,对于死已是置之度外了。 

 

  奶奶这个家,除了我大伯和爸爸之外,还有三个姑姑,年龄都挺小,几岁的光景,都要靠大伯和爸爸来支撑这个家,否则全家人就会挨饿。后来,我大伯做了生产队的会计,大伯小学毕业,当时已经是“高学历”,为了不让全家人挨饿,大伯会到生产队食堂里捡点烧熟的烂红薯偷偷拿回家几个分给姑姑们吃。当时正是大锅饭年代,分得两碗稀饭还要全家人再分着吃,吃不饱怎么办?在稀饭里加草,一种当时认为可以吃的草,现在完全当杂草来看待。在稀饭里加草,两碗就变成了四五碗。为了能吃饱,晚上去生产队干夜活,去干的人都可分得一个红薯,红薯,当年算是奢谈,就如现在闻到的烤鸭香味。(未完待续) 

 

最近更新推荐阅读

考试前后对照表,生动形象(图)

和尚踢球尼姑助阵破坏佛门一本正经(图)

世界上第一高人以2.465米击败中国高人鲍喜顺(组图)

劫匪国际化,骗子高端化,咱们该怎么化?

实拍农村别墅暴强拆迁过程

造“富二代”,“穷二代”怎么办?

怀念因病去世的七位重量级中年男演员(组图)

农村老人每月发3元养老金不要也罢(图)

保安用骈文写出“最牛辞职信”说明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