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相隔六十余年的拜谒(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万安公墓)

标签:
北京八宝山万安公墓 |
分类: 记事 |
为安放爸妈骨灰,我们在爸爸102岁生日那天,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之后又去了人民公墓、万安公墓、福田公墓,看望逝去亲人,拜谒了众多革命先贤,这使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60多年前。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就读于北京海淀区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这个学校,于1947年3月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沟槽村成立,初名荣臻小学,成立后辗转于晋察冀根据地,1949年随解放大军从西柏坡入驻北京,校名改称“八一”延续至今。
我在这个学校上小学时,每年3月1日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庆活动。老师讲校史,学生家长来校讲战争年代的故事,使我们这些学生接受了革命传统的教育。
每年清明节期间,学校就组织我们去八宝山革命公墓及万安公墓李大钊墓扫墓,进一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当时同班同学中有几个烈士子女。当我们走进八宝山革命公墓,经过一座高大的纪念中国专家因坠机不幸遇难而立的墓碑时,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嚎啕大哭起来。因她的父亲就在其中。老师忙不迭的去安慰她。我们同学心头亦感沉痛。
如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扩容不少,已不是原来模样了,安葬了许多此后去世的老一代革命家、党与国家领导人、开国将军及名人等,还建有红军墙,安放了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先贤逝者的骨灰。在这里走一遍,看看碑文,拜谒先贤,就如同读了一部中国革命史,一部党史,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近旁的人民公墓,是北京市现存墓位最多的墓地,也安葬了许多革命先贤。我的大姨及姨夫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革命,就在这里安葬。
万安公墓是北京最早建立、历史最长的现代公墓,大批社会各界名人营葬于此。李大钊的墓地就在这里面。
当年,我们去万安公墓李大钊墓地扫墓时,带着花圈,在墓碑前举行简短的悼念仪式。李大钊的墓十分简陋。在万安公墓众多墓碑中,仅看到在角落里有一个刻有“李先生之墓”的石碑,没人告诉你,你就不知道这就是李大钊的墓碑,十分不显眼。
我们鞠躬致敬,庄重地将花圈放在李大钊简陋的墓碑前,宣誓继承遗志,做好革命的接班人。
头一年去了,第二年我们还去扫墓。我发现头一年放在李大钊墓前的花圈不见了。周边除了墓碑还是墓碑,冷冷清清的。花圈被陵园的人挪走了吧?我抬眼看到与陵园一墙之隔的民房顶上放着我们头年敬送的花圈。可见当时这里多么荒凉少有人光顾而缺乏管理。
当时即知,李大钊被杀害后,革命群众曾制作刻有“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的墓碑,但在白色恐怖下没有条件敬立,直到1934年6月在胡适提议下重新修建了墓碑,且只写“李先生之墓”。
我们在课堂上,在书本里知道了许多李大钊的革命故事,深深被他的革命精神所打动。看到这么简陋的墓碑,似乎也看到了当年白色恐怖下的阴影。
如今来到这里,大门基本是原来模样,许多墓碑也还是那样,而刻着“李先生之墓”的墓碑不见了,在原址建起了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于1983年建成,邓小平题词,如今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北京市社会大课堂中小学课程教学活动实验基地、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李先生之墓”的墓碑只在展馆里的照片上见到。我专门问了问这里的工作人员那块碑哪里去了,简单回答说存放起来了。
福田公墓亦是北京的一块老墓地,安葬许多社会名流,这为宣传,在陵园里立有许多宣传牌,使你清楚知道这里有哪些个名人或先贤。当然也有不可告诉你的。
还有许多荒废的墓地,墓碑已经残破,大概无后人照看,不禁使人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沧桑岁月呀,多少英雄豪杰……
这一次拜谒,不想一晃就60多年了,亦来去匆匆,随手拍照数张照片,有应拍而没有来得及拍的。让照片说话吧。
八宝山革命公墓-陈云墓
丁关根墓
李富春、蔡畅墓
李鹏墓
李维汉墓
李先念墓
彭真墓
肖华墓
瞿秋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