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永年广府古城新貌

标签:
摄影旅游永年广府弘济桥 |
河北省永年县是太极拳之乡,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均在此发祥,由此传遍中国与世界。近日重游此地,但见旧貌变新颜了。

通往古城的大道非常宽敞漂亮,已不是当年那杂乱无序的士路了。

古城墙整修一新,武式太极教练正带着学员练拳。

这是著名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的旧宅院,在古城外的道路旁,如今整修一新,

杨式传承人、著名拳师韩新锦带着学员练拳。一、二十年前,我在学习杨澄甫式太极拳过程中,曾找来武警部队录制的韩大师教学杨式太极拳的光盘对照练习。当年来此时,未与其谋面,但曾跟一位年长的老拳师切磋学习过。今天见到光盘里韩大师的真容。韩大师说那次我见到的肯定是他的父亲。

我们来到武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的故居。

这是个大宅院。可见武家当初地位之显赫。

武家大院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加之现在一位东北人、承包开发公司的经理人带的团队精心维护与管理,使之保存下来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使我们尤如步入一个内容丰富的博物馆。

他收集了不少价值连城的文物,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的或现代的许多宝贵东西,在这里就不赘言了。

广府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分布30多条街道。广府古城原为土城,面积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

我们拾阶而上登上城墙,在城墙平台上观看了武式太极拳家们的精彩表演。

在城墙平台上观看城内民宅,多是北方四合院。

上次到这里参观时,城墙正在修缮,大部分地方用上了新的建筑材料,只有这个地方保留着原来的墙砖,斑驳陆离,呈现着岁月之痕。

为保存好这古老的城墙建筑,扩展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采取了控制城区内人口的措施,还有居民从广府老城中搬迁出城外。

广府城外许多地方也得到开发建设。这是一棵古树,周边辟为公园。

位于广府古城城东2.5公里的东桥村,座落着一座被称为赵州桥的“姊妹桥”,名为弘济桥。同行的永年人李俊山、郭世峰先生说,当年他们进城上学时,都是从此桥上过,没想到如今封闭起来成为景区。

弘济桥建于宋元时代,距今千年,历经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丝毫无损,巍然矗立,保存完好,可见中国古代建筑质量之高。此桥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围绕四周转悠,最后选择了这个角度拍下了桥的全景。

最近在桥面石板上发现了大量古生代奥陶纪时期的角石类、三叶虫等化石,使千年古建别具了另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深远和美丽。这是我拍摄下来的桥面上呈现古生物的一张照片。

广府古城地势低洼,周边形成大片湿地。

这是北方少有的一块湿地,使这里显现出江南水乡景象。

水面少杂草,比较清澈,本人以为这是近期整治的结果,因前次到此并不是这样。

还增添不少游船,供游客在水中荡漾戏耍。我们这次集体活动,有幸乘船游览一番湖中景色。

据说洼淀南北长5800米,东西宽4600米,总面积4.6万亩,这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是河北省南部惟一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洼淀陆面平均海拔仅41米,比滏阳河河底还低两米。

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

人赞此为"北国小江南"、"第二白洋淀"和"北国的鱼米之乡"。

历史上,广府以其"独特风光,吸引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留连忘返。唐代诗人李白、晚唐四才子之一司空曙、元代明相王碧、清代郑板桥……曾在这里留下许多诗画。

我用我的广角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美景。阴天雾霾,光线不佳,时间短促,使拍摄受限。但能乘船在水中拍摄,已属不易。

我要为这里的发展建设喝彩。

如今的广府城已经成为4A级景区,成为河北省境内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虽然是旧地重游,也足以使我又一次大饱眼福,又一次领略了这里的秀美风光。

特别是这次游览,使我这个太极拳爱好者看到了著名拳师的精彩表演,进一步学习了太极拳的精义。

这张照片有点长,横过来看吧。

前一篇:深秋再访赤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