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寒山寺——读名诗《枫桥夜泊》

标签:
旅游摄影苏州寒山寺诗词 |
分类: 游历 |
到寒山寺,就吟诵起那首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名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好一个“对愁眠”,加之月落、乌啼、霜满天及江枫、渔火等渲染,将秋夜的寂静与清冷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半夜时分传来的钟声,把诗人孤寂忧愁的心境描述得入木三分。
传说这是诗人张继去长安赴考落第返乡途经寒山寺所作。他夜宿在枫桥附近客船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发,大笔挥就,寥寥数语造就了那种美感,令世人惊叹。
据称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哈哈,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千辛万苦,尝遍苦辣酸甜,其情可鉴。
览物之情,处处皆是。寒山寺之为寒山名,因寺中一僧名为“寒山”之故。寒山父母为寒山与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这一姑娘却早已与寒山好友拾得相爱。当寒山知道这一姑娘与拾得相爱之后毅然去苏州出家修行。拾得知道寒山出家是为成全自己之后亦皈依佛门。
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寒山、拾得竟为兄弟之义舍弃爱情走向极端——出家当了和尚。他们那清冷孤寂忧伤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不知那姑娘会怎样。
拾得在前往苏州途中采摘了一支荷花带在身边。寒山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两位好友久别重逢,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笑容可掬,对视良久。
这一形象被永久刻在寒山寺一方碑石上。人们称寒山、拾得是“和合二仙”,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
“和合”为关系和谐对称,上下左右平衡之意。“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精髓,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
游寒山寺,不仅为欣赏诗人张继诗描述之景色,而且为感受“和合二仙”那美丽动人故事之韵味。
然而,实际上却难领略那秋夜幽美之景色,寻觅那特有之韵味。游人如织,多飘然过客,早没了寂静与幽雅,和谐与优美。时代变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