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平圣
天平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82
  • 关注人气: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名人“黑脸”——我眼中的姜瑞峰

(2009-08-24 10:14:01)
标签:

感悟随笔

历史

黑脸

姜瑞峰

一合

杂谈

分类: 杂记

    姜瑞峰离我们远去了。他走的那天,就在外地接到短信知道了这消息,当年与他邂逅时的情景浮现眼前。

    那时姜瑞峰小有名气,不过那部一合写的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的长篇报告文学《黑脸》中很多故事还没有发生。“黑脸”是以后百姓给姜瑞峰封的,寓意姜瑞峰铁面无私,刚直不阿,与历史上的包拯一般,表明现实中人们的一种需求。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哪能跟现代“黑脸”相比,现代“黑脸”要进步得多了。

    那是八十年代末,与一合兄、同事老董随省纪委副书记李从印去邯郸考察。一天晚饭后,与一合兄溜圈转到地委书记吴野渡那。吴书记原就是我们的老领导,去他那看看,随便聊聊。

    聊就聊到艺术创作上。吴书记善摄影,是摄影家协会会员,墙上就挂着他拍摄的作品。一合兄是大手笔,他写的报告文学很有特色经常在国内知名刊物上登载。摄影与文学都需有好的题材。一合寻觅题材,有领导想约他写稿,他却说不能随便接手。

    正谈着,敲门进来一人。那人敦实,膀大腰宽,浓眉大眼,朴素大方,笑笑哈哈,毫不拘谨,可见是吴书记的老熟人。吴书记介绍说:这是姜瑞峰同志,永年县经检大队长。一合兄说与他早熟悉了。我则说虽不曾见但早闻其名。

    他的名来自查处魏县假药案。魏县是他的老家,发生的这起假药案是一起严重违犯党纪国法、违背社会道德的重大案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在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中,魏县竟兴起了一股贩卖假药劣药的歪风,由小至大逐渐在全县范围内蔓延开来,涉及十八个乡镇、七十六个村,危害十多个省市区的乡村医院、诊所。之所以长期刹不住,与县委存在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职能部门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不力有直接关系。当时在魏县一个工商所工作的姜瑞峰挺身而出,对不法分子的恶行坚决斗争,经手查办了一些案件,还直接向中央领导反映魏县的问题,引起了领导的高度注意。后来此案在上级直接督办下受到查处,邯郸地委、行署就此案查处不力作出检查,魏县领导受到党纪处分,参与、支持、包庇贩卖假药活动的人员也受到严肃处理,首犯及骨干分子被依法判刑。由于姜瑞峰得罪了一部分人,触动了地方保护主义,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嫉恨,有的采取卑劣手法对他进行恐吓威协,寻衅闹事,深更半夜向他家扔砖头,搅得他昼夜不安。

有记者直接向领导呼吁要关心一下姜瑞峰,省纪委在组织查办魏县假药案过程中专门派人了解姜瑞峰的情况,对姜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宣传,给予保护与支持。姜瑞峰知名度大了。

    那次在吴书记那见到的姜瑞峰已离开魏县到永年县任职。他在老家得罪了不少人待不下去了,出于对他的关心与爱护就把他调离魏县。吴书记对他格外器重,重点培养。他自此走向了一个更能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姜瑞峰一脸憨厚,与一合兄打招呼,与我说客套话,然后转身到旁屋跟吴书记说事,不大会儿就向我们道别了。

    一合兄是“文革”前的老五届大学生,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他写的文章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善扑捉人的心理变化,情节描写细腻,出神入化,观点明确,耐人寻味,很有特色。当年他到魏县,一眼就发现姜瑞峰这个可大书特书的典型人物,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报告文学《一桩震惊全国的假药案》,介绍了姜瑞峰的事迹。此后,继续对姜瑞峰进行跟踪了解,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黑脸》等文学作品,在全国文艺界引起轰动,掀起了一股“黑脸”热。

    当然,一合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写公文,搞文学创作只是他的副业。那天,我与一合兄回到招待所即加班写材料,一人一部分。为互不干扰,一合兄让我在标准间桌子上写,自己则躲到房间厕所放洗漱用品的台面上写。他写《黑脸》是不是也如此专注?以后随意问起他来,他笑笑哈哈,说写《黑脸》思路一开,一早晨一气就写上个几千字,并且不用返工修改,一蹴而就。一副书生气的样子,牛气哄哄的。其实一合兄向来是很谦虚的,他太执迷于文学创作了,为捕捉到一个情节,他常扑下身子到基层体验生活,到办案现场虚心求教,以至有时他要捷足先登,但没有亲历和领导支持他就很难成就。

    九十年代中,再次见到姜瑞峰时,他已从永年县纪委书记调任省纪委大案要案检查室副厅级主任。几年功夫,他跳跃式地连升了几级。在永年县,他成绩卓著,一合兄就是以他在永年县的事迹为蓝本写出《黑脸》一书并出版发行。在这前后,姜瑞峰戴上了各种头衔:“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反腐败勇士”、“河北省廉政公仆”、“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河北省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被中央纪委记一等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亲切接见。一说勇士,人们自然就想起了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狼牙山上的五壮士。其实新时期的反腐败战场,与当年的战斗也多少有点雷同,只不过没有了硝烟。

    已任省纪委书记的吴野渡把他放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上,专门查办大案要案,就是要他充分发挥那种“黑脸”精神,有所作为,在查办重大案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确,在查办重大案件上要有所作为,要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没有一种刚直不阿的精神是不行的。改革开放了,苍蝇蚊子都进来了,虽然经过严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果,但苍蝇蚊子好像是越来越多,防不胜防,变着花样躲猫猫。姜瑞峰办事可以说是很老道的,面对一些腐败现象从容应对,显得城府很深,从报告文学《黑脸》对他的描述上就可见一斑。如对他的直接领导他也可以震慑一下,晃晃举报信,执上方宝剑嘛,什么事好似都在他股掌之中。

   那是在基层。到了上边,情况有了变化,有的方法就不大灵了。各种关系网可能向你罩来,各种说情风可能以不同形式向你吹来,各种利害关系可能会搅得你不得安生。显然,姜瑞峰明显地感到了这一点,他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从事纪检工作,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会不会最后落个不得好死、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人身安全都成了问题。有记者采访他,他直言不讳,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他说过:“当纪委书记的就要有牺牲精神”。看来,他是做好了牺牲准备的。

    各级领导给姜瑞峰以支持。中纪委领导参加省纪委大会,在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就喊哪个是姜瑞峰,站起来让我看看。姜瑞峰很憨厚的样子,原地站起来作自我介绍。他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是中纪委授予的,一等功也是中纪委给他记的,当然十分关心这个典型人物的成长。以后让他到石家庄市任职,担任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独档一面,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一合兄一直对姜瑞峰十分关注,继续跟踪报道。以后他写了长篇小说《断道》、报告文学《隐匿与搜查》等纪检题材的作品,许多素材就取自于姜瑞峰。但本人觉得这些作品没有超越他原来所写的《黑脸》一书,没有象“黑脸”形象那样精彩纷呈,那么炉火纯青,那么情怀火热。直言了。

    尽管一合兄如此跟踪报道,姜瑞峰并不领情。记得一次随中纪委领导到石家庄调查,与姜瑞峰见面,闲谈中随意说起一合兄的写作来,姜瑞峰哈哈一笑:有人说我是靠他写书出名,哪有的事,恰好相反,他是借我出书使他自己出名。当时,《黑脸》一书早已获得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以此书为蓝本改编的电视剧连续剧《黑脸》也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一合兄成为知名作家。

    姜瑞峰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文凭热中也没混张高学历,有主见,口才也很好,报告会上演讲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不打坌。都是他自己经历的事,真实的感受,因此讲起来入情入理,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并且理直气壮,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文章。而一合兄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题材写《黑脸》,原汁原味,少有修饰,一气哈成,自成一体,一举成名。

    许多老干部通过听姜瑞峰的报告和看《黑脸》一书认识了姜瑞峰。一次到一个离休多年的老干部家,聊起《黑脸》来,说起姜瑞峰,这个老干部就伸出大姆指称赞不已,说当今腐败成风,这么多年了,这种人很少见了,只要有“黑脸”这种人在,我们党就有希望,反腐败就有信心。那样子有种敌后武工队又打回村里来了的感觉。

    本世纪,与姜瑞峰很少见面,因工作关系见过几次。那天一合兄碰到我想了解巡视组的情况,大概想收集些素材写个什么,问东问西,我不好回答,就说你以后找姜瑞峰吧,姜瑞峰要调巡视组工作来了。姜瑞峰去巡视组时我即将离开那,我们是擦肩而过。谁能想这巡视组竟是姜瑞峰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

    一说巡视,就使人想起过去的钦差大臣,戏剧中的微服私访,执法如山的包青天。其实巡视组的职责就是监督,没有执法办案的职能,巡视是这个历史阶段为加强党内监督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现在的腐败似远远超过了过去那个时代,一些高官纷纷落马,每次反腐会上都唱高调的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不愿接受巡视组监督不就跌了跤嘛?主要是他们把个人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搞颠倒了。

   巡视组一成立姜瑞峰就很支持,派他的手下大将张银山协助工作。张银山是石家庄市纪委副书记,老资格的纪检监察干部,扎实肯干,是个老黄牛,虽资格老,但对姜瑞峰很尊重,对姜瑞峰交待的事从不打折扣。他直接负责下访工作队,风餐露宿,不辞辛苦,毫无怨言。当姜瑞峰倡导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认养孤儿”活动时,他带头响应,捐款捐物,与姜瑞峰和广大纪检干部一起,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他在协助巡视组工作期间,任劳任怨,做了大量保障性工作,使巡视组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姜瑞峰看到巡视成效,意识到加强党内监督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在市一级也要建立巡视组织的意见,并立即着手进行了巡视试点。

    巡视是上级对下级领导执政行为的监督。姜瑞峰从一个普通干部到省里的领导,地位不同了,似能居高俯瞰了。但人们一直以为,他的眼睛始终是向下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俯瞰,而是俯下身子毕恭毕敬的注目。姜瑞峰创造的“下访”,工作地点是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下访工作队全天候为民服务,变群众上访为纪委下访,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变层层转办为直接查办,就是这样的眼睛向下。民为重君为轻。领导就是服务。“当官不为民做主,没脸回家卖红薯。”一合兄写的报告文学《下访》真实反映他们如何为民服务的,这篇文章获新世纪北京文学奖。胡锦涛总书记对石家庄的“下访”作出重要批示:“石家庄市纪委‘下访’工作很有特色,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理念,理想与信念,一个人的世界观。姜瑞峰值得赞扬的就是有这种执政为民的理念,就是眼睛向下而不是向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百姓着想,没有本末倒置,只有这才使姜瑞峰称的起现代“黑脸”。

其实,这种理念承继我党的优良传统,实践毛泽东所表明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只有秉承这理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姜瑞峰从80年代初到本世纪,经历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他只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他是幸运的。有各级领导的栽培与支持,有一合兄及众记者、媒体的呐喊与呼号,有象张银山这样人的维护与鼎力相助,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拥戴,这才成就了这个现代“黑脸”。

    姜瑞峰走了。但在我眼里,“黑脸”还是那个样子,那样憨厚,那样个性,那样不知疲倦,那样奋斗不止。

    “黑脸”现在哪去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闌珊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