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防范的软肋――上海闸北袭警事件暴应急机制迟纯
(2008-07-03 23:14:02)
标签:
杂谈闸北事件 |
分类: 杂谈 |
上海闸北袭警事件令人震惊。在看似戒备森严的警局,竟被一名外地来沪人员袭击,死伤惨重。
此属于突发事件。那位外地来沪人员对袭警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除凶器外,还使用了燃烧弹,在突破一名保安的防线后,无阻碍地直接奔向他要袭击的目标,短时间内疯狂作案,使毫无防备的警察连连在他的袭击之下死伤,虽然他最后被制服了,但已造成了极其惨痛的损失,使人瞠目结舌。
人们或许要问:这是怎么了,这可是警局呀,警察的中枢机关,应该固若金汤,怎么歹徒就能如入无人之境,连续伤害十多位警察后才被制服,警察的功夫哪里去啦!
其实仔细想想,这件事并不奇怪。
警察在执行外勤任务时,装备精良,准备充分,应对能力强,加之平时练就的基本功,能够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迅速处置。从实际情况看,中国警察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中国警局的情况就不同了。这里并不是影视剧中描绘的戒备森严之地,跟一般机关无异:正常的上下班,按部就班的公文旅行,井然有序的机关生活,腻烦乏味的重复劳作,由此很容易养成的相对疲塌散漫的作风,使这里成为自我防范的软肋。
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苦练基本功,但警局是个灯下黑。现在一般的单位都特别重视自我防范,有的为此增添安保设施,雇请保安人员,采取各种应急措施。警局这样一个专职处置涉及社会稳定的机关,集聚社会矛盾的重要场所,很容易成为不满者及非法歹徒憎恨的目标,袭击的对象,更应该加强自我防范才是。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麻痹松驰的情绪弥漫,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事先没有丝毫的警觉,不能及早防备果断处置,反应速度和能力均不适应,反映出应急体制的孱弱。
这次袭警事件就是一个警钟,告诉我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松懈麻痹,特别是警局这样的中枢指挥机关,更不能置自身于一线序列之外,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自我防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奥运在即,奥运安保工作正有序进行,人民警察责任重大,人民寄予厚希。
向在上海闸北事件中不幸牺牲的人民警察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