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生活旅游旅行谈天说地定州贡院 |
分类: 游历 |
定州有个贡院,俗称考棚,是百年前科举考试取士的地方。
去年冬来定州,贡院正维修;今年冬来定州,贡院已整修一新了。
定州贡院前面的影壁高2丈、长6丈,壁顶琉璃瓦复盖,外墙正中镶有龙的陶质图案。这是当年考生揭榜之处。大门“贡院”二字格外醒目,透过大门可见院内古槐与魁阁。魁阁前古槐留有两颗,现在树叶已落光,更显枝干虬劲。魁阁面阔七间,进深九间,是考试的正式场所。门楣上有金字木匾一块,上书“笔参造化”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厅北面是大堂,是监考人员议事、收取封试卷的场所。贡院全貌呈品字形罗列,如燕展翅疾飞,又如七星北斗横挂苍穹。据说,这样的建筑造型只有贡院才有。距大堂北30米处是后楼,又称“揽胜楼”。两侧挂耳楼,廊下设两层木制栏杆的看台,考官在此观看武贡生比武。看台后的房间为考勤官住宿之用。原还有演武厅、文昌宫、后宫等已不复存在,毁于何年无考。整个贡院占地面积22150.7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庄严雄伟,体现了清代建筑特点,是研究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实物资料。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朝以来,定州隶属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前后管辖曲阳、新乐、无极、深泽等县。原先每逢岁科文武两考,所居定州区域之考生,俱到真定府应试。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往来甚难。王大年到定州任知州后,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请示约乡绅数十人靠众人捐款,创建了定州贡院。道光12年(1833年),定州牧王仲槐对已破败不堪的贡院筹款重修,使贡院旧貌换新颜,成为定州一景。
科举考试废除百年,遗迹保留下的不多,在我国北方也就这一处贡院保留较为完整。科举考试实行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体现了一种公平与公正。它渊源于汉,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年。它直接替代和否定了汉代实行的选官察举和征辟制以及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之有机会和条件当官。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土、数百万名举人,对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
定州贡院是举行乡试和会试的地方,而且具有文武两科考场。终清一代定州共中得文武举人227人之多。曾盛名于清未明初的冯玉祥老师王瑚被称为天下“天下第一循吏”者,也就是23岁在定州贡院中举后,进京考中进士的。人称有事无事奏三本的郝浴,也是先在这里考取举人,后又进京参加考试的。
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都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孙中山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称其“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但那个年代,不可能有完全的公平与公正,科举制度弊端甚多。虽说分科取仕,但重文科,唐之后有武举考试,不受重视,武举比文科进士地位要低。到了明代,科举考试内容僵化,实行“八股取仕”,牢笼儒生,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清代那些满清子弟不可能与平民百姓讲公平,不参加考试官照当。到了晚清科举考试日趋没落,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儒林外史》对当时人们为考取功名跻身仕途而遭受的悲辛经历以及由科举带来的人性扭曲、科场黑暗等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刻画得入木三分。严复虽然将官做到了北洋海军学堂的教育总长的位置,但是,他就为了自己不是科举出身而后来屡屡去参加科举考试,试图得到一个“进士”功名,何等可悲。由于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荣华,不少人在科举中作弊,如贿买,即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夹带,考试经文带书或抄录于随身物品中作弊;请人代考等。定州贡院展柜内有一个作弊用的马甲,里子密密麻麻写满文字,人们看后无不惊叹。据说对作弊者的惩罚是很严厉的。贿买若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曾明令规定:“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台有怀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月,问罪发落。如有倩人代之试之,代与受代人一体枷号问罪。”如果搜检员役系知情咨隐者,一并问罪。到了清乾隆年间对考生施行了更加严苛的手段,规定:帽子不准用双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衫袍俱用单层,袜用单毡,鞋用薄底,坐具用毡片,卷袋不须装里,水注用磁,甚至糕饼也要切开。定州贡院还制定了自己的“地方法规”,每逢科考,戒备森严,如临大敌。考生入场前,要排成一行,鱼贯而入,以利搜身。两人共搜一人,大门、二门各搜一次;考生入号舍后,立即关门上锁,再不得出入及传递茶汤。清雍正年间,福建学政俞鸿图因考场舞弊,被腰斩为两段。即令如此,仍未能禁止作弊案件的发生。此外,在科场连连失意的文人转而仇恨社会的也不乏其人,如洪秀全因为屡屡考取不到功名而最后转而造反。
当西方早已进入工业化革命的时候,我国的知识分子还在那里啃八股文,指望着依此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就在这悄无生息之中一个大国败落下来,许多复兴的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科举制度已成历史。如今的高考、公务员考试以及干部选拔等制度可以说是其继承与发展。在我国,官场一向被人看得神秘而高贵,当个官就觉了不起,官越大越能光宗耀祖。现在要想当个官,正规渠道,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且不说“官本位”思想有多大市场,如今在人们追求各种利益需求的氛围中,公务员考试很被人看重,谋个官职被人当成了金饭碗,因此“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最近31个省区市38个城市22000个考场进行的公务员考试,64万人参加,竞争1.4万个招录职位,考录比约为46∶1,创历年之最。人们都往一个胡同里挤,张扬着一种社会情绪,表现着一种文化现象,说明着一种思维定势,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投机钻营蒙混过关者不乏其人,特别是那些跑要者,更遭人嫉恨,但屡禁不止。
当人的思想被一个固定模式束缚起来的时候,人性往往会被扭曲,好事也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成为人间的悲剧。想当官的看看过去的那一幕幕,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