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我国“头号杀手”—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越来越差了?

(2007-07-18 08:09:30)
标签:

社会生活

癌症

分类: 杂谈

同事小曹父亲岁数与笔者差不多,最近体检查出患肠道癌,不得不做手术。

爱人所在医院是个大医院,按理对本院患癌症的应能早诊断、早发现,但患癌症的医护人员还是不少,大多检查出来时已晚期,很难治愈了。

我的邻居、太极拳爱好者老李原来身体好好的,每天早晨锻炼,还带徒弟,检查出患癌症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老一辈因患癌症去世的不胜枚举。

癌症,恶性肿瘤,似恶魔般缠绕在人们周围,不时听到它的响声。

据卫生部统计,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头号杀手”。2006年对30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亡原因统计,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上年上升了18.6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陈智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我国恶性肿瘤高发原因主要有三:

首要原因就是环境、空气和水的污染日渐加剧。陈智周说,为追求GDP增长,许多地方对污染造成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把化工、印染企业都建在水边以便排污,城镇的垃圾和工业废料大量倾倒入水。这些做法使得水中的苯、烯等致癌物增多。城市中的水污染还有一个来源——过量的含氯消毒剂在水中会形成致癌物三氯甲烷,美国上世纪90年代就严格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比例。“河流的污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陈智周说,这次恶性肿瘤上升为农村的第一死因与地下水的污染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土壤、庄稼、食物。此外,农民过度用药和化肥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可吸入颗粒物。“大颗粒物人体结构可自行排出,小颗粒小到一定程度就可直接进入人的肺泡而且永远出不来,如果它带有致癌物,就容易引发肺癌。”陈智周说,空气污染是肺癌高发的主要因素。另外,近年装修成风,装修原料中大量的甲醛以及苯的化合物等致癌物也加重了空气污染。

第二大原因是食品污染。“过去是说什么不能吃,现在得说哪些可以吃。”陈智周说,现在饲养猪、羊都用添加剂、瘦肉精等;一些树果和反季节蔬菜也多是大棚种植和催熟的,而且还经常用杀虫剂,这些都对人类健康极其不利。

此外,陈智周指出,近年一些推销概念、不科学的保健品和化妆品盛行,而这些保健品和化妆品中大多都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这增加了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

第三个原因就是细菌、病毒性疾病引发恶性肿瘤。如幽门螺杆菌(HP)容易引起胃炎、萎缩性胃炎从而导致胃癌,乳头状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乙肝病毒(HBV)容易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对此,陈智周建议,应加强早期干预,把防病变的关口前移,提高早期诊断率。

分析这三个原因,环境污染为首,食品污染与疾病引发都与环境有关。正是环境问题,吃饭也得小心,呼吸也得注意,小病也要当回事。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太大了。

一些地方的领导者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盲目追求GDP增长,造成污染物肆意排放,从而使环境严重污染。领导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的确如此。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改变经济发展落后面貌,表现和创造自己的政绩,大兴土木,引进项目,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引进的一些项目未能按照“三同时”(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牺牲了环境,换取了一时的经济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变得越来越恶化了。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连渤海也将在十年后变成“死海”。这是中国海洋检测专家发出警告。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它的面积仅占我国海域面积的2.6%,但据报道,每年所接纳的污染物却占到了全国入海污染物总量的47%!近年来,沿渤海一带一个个经济开发区如火如涂地建设,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残留沿河流入大海。国家海洋局《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与2003年相比,渤海海域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分别增加280平方公里、2060平方公里、2470平方公里。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遏止污染,十年后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需要二百年!

由于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已经逐步从“幽灵般的威胁”转变为现实挑战。有文章说,面对全球变暖的威胁,世界已经醒来,中国还未做好准备。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发展与环保方面,中国处在矛盾中。发展与环保成为一对矛盾。要发展,就要牺牲环境;而治理环境,就可能影响发展。因此,尽管每年治理喊得响,但处理不好经济增长速度和环保的关系,治理成效甚微。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举世关注。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课题,是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验,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并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如此,据报道,去年节能减排工作却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这实在令人遗憾。

专家称由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完成转变,资源禀性又不同于大部分现有发达国家,加上数据和资料的缺乏,现在就预测中国需要多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足以支持现代化进程,仍然为时过早。(《财经》2007第3期)

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法制、能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法制化建设进程缓慢,法律法规不健全。

因此,治理环境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真是任重而道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五次人大会上提出在节能环保方面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他还多次表示将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这表明了政府的决心。

对漠视人民的健康、包庇纵容违法排污企业、充当保护伞的领导者应该追究责任,对环保等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应该追究责任,对污染环境的企业或单位应该追究责任。

人们需要蓝天白云,需要绿色,希望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生存环境一天天好起来,而不是越来越差。这一天能够到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