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感悟随笔佛教耳聋 |
分类: 杂谈 |
人心向佛,大概都是有背景的。诸如人生遭遇坎坷,运交华盖,晦气,沮丧,失落,烦躁,不得安生,似乎看破了红尘,要寻个清净,可能就想到了佛,想当和尚。
《红楼梦》中贾宝玉感悟人生冷暖,看破红尘,最后剃度为僧。演林妹妹的陈晓旭患恶病后剪断三千烦恼丝,贩依佛门。《西游记》是专门写佛事的,师徒4人历经轮回之苦,终于成佛,演绎得十分精彩。《水浒》第四回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似失群的孤雁,漏网的活鱼,逃到代州雁门县,巧遇金老和赵员外,寻得安身之所五台山文殊院,落发做了和尚。在净发人待剃鲁提辖髭须时,鲁提辖要留下,众僧忍笑不住,真长老在法座上道:“大众听偈。”念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长老念罢偈言,喝一声:“咄!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去了,这才赐鲁提辖法名智深。
好一个六根清净,似乎扫除了人间一切烦恼,谁不向往,但有谁真正知道何谓六根清净,做了和尚就六根清净了吗?胡乱摘取了一点佛家学说,试从佛家角度粗浅说说。
何谓六根?六根,佛家说法,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各有所用。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人们通过这六根接触外界各类物质。眼根所见为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为声音,鼻根所嗅为香臭,舌根所尝为味道,身根所触为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指极微极远、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六根接触的外界物质,色、声、香、味、触、法,被称为六尘。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称为六识。可见,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何谓六根清净?泛指达到远离烦恼、没有任何欲念的境界。再深入分析,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外界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因为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作善作恶,出自六识,而直接造成善恶行为的却在六根,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六根清净,就是要断绝并超越这一恶性循环。剪断三千烦恼丝大概就是这个含义。
何以达到六根清净?佛家说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入门工夫不外戒、定、慧三学,要从身与心两方面着手,修身,修心,把不好的念头与不好的行为修理掉,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般以为只要不犯淫行,不贪非分之财,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凡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总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问题,都不易觉察,净与不净,很少有人细心注意。因此,就是当了和尚,也未必能六根清净。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护下,勉强守住六根,谈不上清净二字。
且看《普贤经》中记载普贤是如何规劝信徒的。普贤是从六根一个一个说起。这里单说耳根清净。当修行者求忏悔之法时,普贤回答说:“你在过去世的许多劫中,由于耳根迷恋外界的声音,所以听到玄妙的声音时,就产生迷惑、贪爱之心;听到难以入耳的声音,就产生八百种烦恼。由于拟迷尘世,恶耳自然会修得恶的果报,恶事时常被听见,恶的声音产生出各种事理颠倒的意念,听了当然会堕落地狱、饿鬼和畜生等恶道。这里到处充满邪见,没有聆听佛法的场所。你在今日诵读、修持大乘,功德无量,正因为如此,才见到了十方佛、多宝佛塔。现在我为你证知,你自己应当诉说所犯的过失,忏悔所做的罪业。”修行者五体投地忏悔后,看见多宝佛放射出金色的光芒,照亮了东方及十方世界。
六根清净之法俱大同小异,就是要你诵读、修执经书,心专一境,就会真的看见佛光。世尊用偈说:若有眼根恶,业障眼不净,但当诵大乘,思念第一义。是名忏悔眼,尽诸不善业,耳根闻乱声,坏乱和合义。由是起狂乱,犹如痴猿猴,但当诵大乘,观法空无相。永尽一切恶,天耳闻十万,鼻根著诸香,随染起诸触。如此狂惑鼻,随染生诸尘,若诵大乘经,观法如实际。永离诸恶业,后世不复生,舌根起五种,恶口不善业。若欲自调顺,应勤修慈心,思法真寂义,无诸分别相。心想如猿猴,无有暂停时,若欲折伏者,当勤诵大乘。念佛大觉身,力无畏所成,身为机关主,如尘随风转。六贼游戏中,自在无挂碍,若欲灭此恶,永离诸尘劳。常处涅磐城,安乐心怕,当诵大乘经,念诸菩萨母。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普贤观经》曰:“乐得六根清净者,当学是观。”《圆觉经》曰:“心清净,眼根清净,耳根清净,鼻舌身意复如是。”知度论十一曰:“布施时,六根清净善欲心生。”
就胡乱摘编这些吧,也学一点佛学,知道一点佛家的深奥理念。想现实社会生活中有多少自称清净之人又有多少污浊之事,很难求得个真正六根清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诵读大乘经典,思虑大乘义理,心专一境,看到佛身、多宝佛塔和十方无数化身佛。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
再说那个鲁提辖,虽得智深法名,披了袈裟,耐不住念经诵咒、办道参禅之寂寞,刚刚摩顶受记,就破了酒戒,乱了清规,大闹五台山,哪得六根清净?
因此,就是你当了和尚,也并不表明你六根清净了。要做到一尘不染,只有痛下决心当苦行僧,下功夫修身、修心,在不清净与清净之间修养、磨练,才能求个六根清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