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一个“距离产生美”

(2012-06-11 22:04:52)
标签:

咬文嚼字

杂谈

分类: 文化咀嚼

好一个“距离产生美”

/十年一剑擎

中国人向来喜欢朦胧、含蓄,所以,“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灯下看美人”“隔岸听山歌”成为人间美事至乐,因此,在中国,“距离产生美”,也成为一个著名的美学命题。

确实,“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审美首先必得保持一定的时间、空间、心理距离,方可得到雅趣、乐趣,比如,殷墟商甲、秦砖汉瓦、明楼宋亭,故土老街、古景旧迹,时代越久远,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

然而,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思索、品味,就会朦朦胧胧、隐隐约约感觉到,“距离产生美”其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伪命题、假命题、虚命题。

专家研究论证,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而现在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仰望那些孤寂荒芜的星球,我们一定会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

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

由此说来,“距离产生美”,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种涵义:一是,要产生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必定存在距离;二是,要保持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必然保持距离;三是,要欣赏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必须适度距离;四是,要创造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必要制造距离;五是,要升华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必该感恩距离。

否则,美就会被繁芜湮灭,被烦腻吞噬,被平庸同化,被眼界扼杀,被境界矮化。

由此说来,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距离远时,必须适时进行告慰,“人走茶凉”,自是人间悲剧,生活琐事不可随便;那么,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距离近时,必须适度进行劝慰,“伴君伴虎”,自有风险危机,万万不可贪图功利;那么,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零距离时,必须适当进行省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美往往被自身扼杀。

想想,“距离产生美”,也许在很多时候欺骗了我们的心,蛊惑了我们的好奇,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蒙骗了我们的理性,戕害了我们的品格,我们不得不认真思量、反省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