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项羽,不是弱智

(2011-10-10 22:09:29)
标签:

曹无伤

河北

《鸿门宴》

史记·项羽本纪

杂谈

项羽,不是弱智

文/十年一剑擎

http://s14/middle/4993b95ch77e508e5117d&690
http://s1/middle/4993b95ch77e508e820d0&690 

又读《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段,在不断感喟历史的波澜壮阔、波谲云诡的同时,在不断赞叹历史对革命家的雄韬武略、丰功伟绩的同时,在不断感慨阴谋家的阴险狡诈、足智多谋的同时,我忽然对历史上的投机者产生了深深地感叹。这种意念应该源自于对《鸿门宴》中一个小人物甚至是关键人物曹无伤的再认识。

说实在话,当初读《鸿门宴》仅仅局限于高中语文课本,也仅仅局限于《史记·项羽本纪》,更仅仅局限于对“鸿门宴”中惊心动魄、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的危急形势的关注,也仅仅瞩目了那些曾经决定了历史发展必然的伟人,而对于曹无伤这个人物,实在不曾留意,仅仅局限于他是告密者的粗浅印象。

出现这种认知的肤浅问题,实在是源于读书的浅薄,就是囿于仅读了《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涉及曹无伤的内容仅有这些: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其实,这段文字并没有说明这个可能曾经影响和左右了中国历史重大发展的小人物的身份。曹无伤到底是项王阵营安插到汉王阵营的奸细间谍,还是汉王阵营的叛徒,《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

但是,如果我们根据基本事理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就很明显地感觉到曹无伤绝对不是项王阵营安插到汉王阵营的奸细间谍!

我们还是看看文中至关重要的这段: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从这段文字看,在巧舌如簧、花言巧语的刘邦面前,曾经敢于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项羽似乎表现地很弱智白痴,这位曾经武功盖世、睥睨诸侯威服天下主宰苍生的英雄似乎表现得如同赳赳武夫。

然而,如果我们再回溯《鸿门宴》前面《史记·项羽本纪》的相关内容,就会发现,曾经在万军帅帐中直取大将军宋义首级直接领导哗变的雄才,难道在鸿门就会弱智到三杯薄酒就让他出卖自己的重要间谍的程度吗?

由此看来,项羽的酒后真言绝对不是失言,也绝对不是寡谋,应该是他的态度和性格决定的!这一定表明曹无伤实在是无用之徒,甚至是可恶之徒!尤其是在嫉恶如仇、爱憎分明、豪爽耿介的项羽面前。

那么,曹无伤到底可恶在哪里?难道叛徒就一无是处吗?历史上的很多伟人,不都曾经是“识时务”的“俊杰”吗?

那么项羽厌恶直至出卖曹无伤一定另有原因。

于是,我就查阅材料。其实,无需费神就可以明确其中的原因。

涉及《鸿门宴》是史料主要有三个,一是《史记·高祖本纪》,二是《史记·项羽本纪》三是《汉书·高帝纪上》。而《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上》对曹无伤有这样共同的记述: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

请我们注意,曹无伤是在“闻项王怒,欲攻沛公”时“使人言项羽”的,其目的就是“欲以求封”,其居心已清清楚楚。

由此看来,曹无伤绝对不是所谓“识时务”的“俊杰”,充其量他也只能算是一个赤裸裸的投机者,连一个沽名钓誉者都算不上!

项羽出卖他,绝对不是由于弱智,而应该是出于厌恶,甚至憎恶!

那么,投机者要小心了,千万不要撞到那些嫉恶如仇、爱憎分明、豪爽耿介的人手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定,在自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