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终极

(2011-08-06 22:51:29)
标签:

散文

日出

日落

潇洒

休闲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终极

文/十年一剑擎

http://s2/middle/4993b95cha9d75b8784d1&690
http://s13/middle/4993b95cha9d75b96d30c&690
http://s12/middle/4993b95cha9d75ba60eeb&690
http://s12/middle/4993b95cha9d75bb563eb&690

偶翻旧《读者》,忽然从2010年第9期中看到了一篇题目叫《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感觉有点耐人寻味。

首先是文章谈到的起床时间问题。文章援引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21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在7:21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其次早中晚饭的吃饭时间问题。文章援引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师凯文·威尔伦的研究成果8:00―8:30吃早饭;“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文章提到的一名叫维伦博士说13:00你需要一顿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文章提到,另有专家说,19:30晚餐少吃点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援引材料精确,也很权威,具有极高的可信度;科学发现,一定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的伟大研究,不由我们不信。

但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指出,最佳起床时间并非固定值。“健康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时就该起床了。”也因此,随着一年四季太阳运行规律的不同,人的起床时间也应有所变化,春夏两季应该晚睡早起,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冬天则应早睡晚起。

虽然我们国人对那个叫威斯敏斯特大学、那些有名有姓的教授可能知之甚少,但是,从我们国人的现有的文化传统知识来讲,早晨7点后起床、早晨8点左右早饭、中午1时左右午餐、晚上7点左右进食,恐怕是我们的先民一直沿袭的生活习惯!

也许我们的先民从来没有进行什么科学研究,恐怕他们对于什么是生命学、什么是营养学、什么是健康学也是闻所未闻,但是,对于这些生活方式,他们似乎有着先验的直觉、灵验的知觉,所以,自古以来,在中华最广大、广袤的土地上,绝大多数人在坚守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法则。

如此看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的科学性不仅已经得到了我们的先民验证,而且得到中外权威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论证!

如此想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一是依乎自然规律。“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之苍苍,日东月西,它们日夜以其稳定的形态运行于岁月的长河;乾坤浩荡,万物以其稳定的形态沉浮于茫茫宇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实就是生命的律动。

二是顺乎人类天性。《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依乎天理,顺乎天性,人们的生命才会拥有那份闲适、恬然、安逸和潇洒。因循了生命的律动,则会拥有健康的体魄、稳健的心态、虚静的心理、豁达的心胸、满足的境界。

三是通达品格性情。先秦《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住一份原始,秉持一份淳朴,顺乎一点自然,必定有了生活的悠游和自由,如果再“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多了一份独立,多了一份稳健,自然,人在生活得潇洒的同时,就会有一份坦荡和坦然,自然就多一份气度和气魄,自然就会拥有一份品位和品格!

如此分析,我们怎么会不去羡慕和追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那份返璞归真。

想到这里,我感觉,只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那份宁静与寂籁,才会让我们皈依自然,真正沐浴在生命的快乐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山 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