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精”和“六猎”

(2011-07-14 10:51:02)
标签:

孔子

华文

泛读

先秦诸子选读

内涵

教育

“六精”和“六猎”

/十年一剑擎

说实在话,精读与泛读的问题已经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没有多大讨论的价值和必要。但是,随着感官享乐、视觉审美强化、固化现象的愈演愈烈,随着快餐文化的盛行,随着读书无用、无趣、无涯论的泛滥,似乎讨论精读与泛读的问题,又成为经济时代、竞技时代、效率时代的当务之急,旧话重提、老调重弹似乎也变得不可避免。

既然重新讨论精读与泛读的问题,我想,我们还是必须从问题的原点出发,进而抽丝剥茧、拨云现日,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和核心、精髓和灵魂。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谈一谈精读中的“精”和泛读中的“泛”。

对于精读,似乎很多人的认识只停留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层面,强调的是读书的遍数。但是,如果我们将精读中的“精”字的内涵进行剖析就会发现,精读的内涵恐怕不会是多读,甚至不仅是多读。

确实,如果我们将“精读”的“精”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读书方面,“精”应该至少包括“精心、精细、精致、精当、精准、精要”六种内涵。

所谓的精心,必然是指读书要用心、用脑;所谓的精细,应该指读书时要细致,要知微见著,要做到幽微洞烛;所谓的精致,应该指做到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提炼精华,挖掘精髓;所谓的精当,必然是指抓住实质和核心,能够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所谓的精准,应该是读出文章的深意,理解文章的本意,挖掘文章的寓意和隐含意;所谓的精要,就是不枝不蔓,不偏不倚,不无限上纲,不歪曲附会。

例如《先秦诸子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课,要做到精读,就要涉及道义、正义、仁义、狭义等问题;而对课文中语录涉及的内容要理解透彻,必然就会将“仁、义”结合;而对语录的内涵进一步的挖掘,还应结合孔子谈话的对象、场合等问题。最后,我们对这篇课文节选语录归纳总结就会发现,其实,在谈“义”的问题上,孔子实际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生活状况谈了义的具体表征:第1则讲“职业与财富——利与义”,第2则讲“性情与财富——利与义”,第3则讲“志趣与财富——利与义”,第4则讲“品格与财富——利与义”,第5则讲“才能与财富——利与义”,第6则讲“性情与财富——利与义”,7则讲“尚事与义”,第8则讲“尚勇与义”,第9则讲“尚文与义”,第10 则讲“尚仁与义”。如此读来,这篇课文必定受益匪浅。

当然,对于泛读,似乎人们的理解更统一,就是“广泛涉猎”“不求甚解”。但是,“广泛涉猎”“不求甚解”其实也暗含六种内涵,一是要“猎知”,就是大量获取知识,这就不是指“不求甚解”;二是要“猎识”,就是从中寻找真知灼见,丰富思想,开脱思维,也不是仅指浮光掠影;三是要“猎技”,就是直接能够通过读书增长才干,也不是仅仅“广泛涉猎”“不求甚解”可以应付的;四是“猎趣”,大凡泛读,就是要满足兴趣,少带功利,自然会提高效率,寓用于乐;五是“猎时”,仅指惜时如金,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六指“猎奇”,实际上不是指好奇,而是拓宽知识,拓展学科,做到渊博丰富。

我想,对于精读与泛读,我们如果能够从概念本身出发,也许就不必斤斤计较什么理论了。恐怕,需要我们注意的,仅仅就是精读和泛读的度和量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手擀面
后一篇:庄子的翅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