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痛骂老师?

标签:
刘萌华文跟踪孔令学电影《春》杂谈 |
谁在痛骂老师?
十年一剑擎
http://s8/middle/4993b95cha74d7eb30a57&690
http://s3/middle/4993b95cha74d7ed19912&690
http://s16/middle/4993b95cha74d7ef00b7f&690
说实在话,导演张骁的“骁”气还真够重,大腕范伟的
《跟踪孔令学》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关于一所艺体学校一位叫孔令学(范伟饰演)的语文老师的故事。这位人到中年、家有贤妻俏女、似乎具有鲜明文人气质书卷气息的语文老师,受聘一所叫“文武双全”的民营艺体学校。
那天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诵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的孔老师发现,一名叫刘萌(白卉子饰演)的学生正在津津有味、旁若无人地听手机音乐。于是,或出于关爱,或出于纪律,或出于自尊,孔老师在课堂上温婉、文明、克制地批评了这位学生。
事后,刘萌有意无意地将挨批评、收手机的事告知了暗恋她的社会青年阿祥(支一饰演),而这位叫阿祥的人又凑巧在学校门口因为刘萌争风吃醋与人打架而被孔令学报警警告。于是,这位叫阿祥的粉衣红发男,就似乎想威胁、恐吓孔老师,来报复他的多管闲事,取悦刘萌。之后,孔老师便发现,那个叫阿祥的,几乎每天都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跟踪自己。
为避免无赖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影响,孔老师绞尽脑汁,用尽千方百计,采取了各种甚至荒唐、荒诞的反跟踪手段,试图摆脱粉衣红发男的跟踪;惶惑直至惊恐的孔老师还多次想通过找到刘萌班主任(马伊琍饰演)解决此事,但大多未果。
由于疑虑、担忧家人被连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孔老师找来黑社会的人想摆平此事,结果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相继发生,使惶惶不可终日的孔老师近乎神经错乱。原本想以恶制恶解脱自己,结果却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全面陷入混乱、惶恐、担忧、痛苦……
后来,在校方、警方、医方的救助下,孔老师的工作、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他又平静地出现在那个学校的教室中,他又一如既往、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朱自清的《春》。只是,发现有人依然课堂睡觉时,他没有惊扰,反而轻轻地给酣睡的学生盖上衣服。神情与从前大相径庭,嘴里念叨着朱自清在那句话:“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看过电影后,我们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似乎那些故事就隐隐约约、星星点点地曾经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会感觉,这部电影拍摄起来一定很轻松,因为情节简单、人物不杂、场景司空,成本一定不高。
但是,我感觉,看过这部电影后,几乎没有人感觉轻松!至少,看过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很压抑,很沉重,很苦闷,感受、感触、感慨、感叹多多!
据说,这部电影被业界定性为喜剧、悬疑电影,甚至有人将其定位为一部黑色幽默惊悚喜剧,说它属于讲述草根人物的影片。
但是,我感觉,这部电影其实一点也不喜剧,也根本没有什么玄虚、悬疑,也绝对不是仅简单地讲述草根人物故事,也很难说折射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多么沉重的隔阂、猜忌、抑郁。反而,我感觉,这部电影不仅不喜剧、不悬疑,悲剧、闹剧的成分似乎重了许多,让许多看过的人心有戚戚焉,感觉特郁闷、烦闷、愤懑。如此专业且敬业的老师竟被一个无赖折腾地神经兮兮、惶惶不可终日,如此风华正茂的青少年竟然在课堂的大好时光时百无聊赖,但凡有点良知和理智的人看过过后,恐怕谁也难以笑得开口。
想想,整部电影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在为这个闹剧、悲剧推波助澜,也几乎没有一件事不暗寓巧合、荒诞、扭曲,这一点,在电影的主角孔老师身上体现得最鲜明。说孔老师是电影的主角一点不夸大,整部电影几乎都是孔老师在唱独角戏。
目前,《跟踪孔令学》这部电影似乎在社会上的反响并不是很大,相关的影评似乎也没有形成喧闹的局面,对孔令学这个主角的定位似乎也不多,仅有一些人将其评价为城市忧郁症患者,很少有人对孔令学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而深刻的解剖。但是,我觉得,孔令学这个人物绝对不应该仅仅是草根人物的形象,在他身上一定折射着更深层的东西,从孔老师身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作为老师,他们的天职就是“传道、受业、解惑”。从电影的大量场景看,电影中的孔老师应该就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典范。用经典熏陶,这是教书育人的不二法门;用激情感染,这是教学艺术的至高境界;用交流管理,这是教育理念的前提保障,用纪律约束,这是提高效率的必由之径!这些,孔老师几乎都做到了完美和极致。
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语文老师,作为至少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老师,作为承载“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职责、使命的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时,却表现得如此无知、无力、无序、无奈、无助,这是对作为知识分子的语文老师多么大的讽刺啊!饱读诗书礼仪浸渍、饱受伦理道德熏陶的人,却在大千世界时连事理不谙、心理不懂、世事难应,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啊!
看过电影的我们,恐怕大多都会为孔老师的正直、善良、宽厚、宽容、容忍感到好气、好笑,也会为他的单纯、幼稚、机械、蔽塞、保守而疑虑、遗憾,更会为他的呆板、固执、自闭、巧滑、抑郁感到悲伤、悲哀。这个顶戴着神圣光环的人物,在电影中,就彻彻底底沦落为被同情、被悲悯、被审视、被剖析的人物!
对于这个人物,有人根据他的种种表象,将其认同为典型的城市忧郁症患者的个例。但是,我觉得,孔令学这个人物,远没有这么单纯、简单、肤浅,他一定不是单纯地患上了心理抑郁症!
恐怕,孔令学不是心理忧郁了,很可能是思想儒迂了!
恐怕,“孔令学”不是一个常见司空的人物名称,很可能就是“恐令学”!
我想,这部电影的可恼、可恨、可怕之处恐怕是说,这位语文老师已经被时代所不容甚至淘汰了。
想到这些,我们还会认为《跟踪孔令学》这部电影仅仅是部草根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