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佞逢迎辩
(2011-06-15 23:33:02)
标签:
读史奸佞杂谈 |
巧佞逢迎辩
文/十年一剑擎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记叙到一段轶事:“桓玄既篡位,后御床微陷,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进曰:‘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大体翻译为:桓玄篡得帝位,不久后他的御床稍微有点下陷,大臣们惊慌失色。侍中殷仲文上前说:“这是因为陛下德行深厚,因此大地也承载不起。”当时的人非常赞赏这句话。
对于刘义庆所说的“时人善之”,我觉得很有讥讽、不满的味,因为“既篡位”的桓玄,恐怕很难和“圣德渊重”挨得上边。
据史书记载,桓玄是东晋名将大司马、南郡宣武公桓温之子,自幼为桓温所喜爱。其父去世时,遗命其弟桓冲统率军队,并以时年5岁的桓玄袭爵南郡公。桓玄长大后,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然而由于其父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到了23岁那年(391年),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后桓玄因其家世声望而被推为一些权臣的盟主。再后,桓玄矫诏以任命自己为太尉,完全掌控国政,随即接连诛杀北府将领,以铲除其势力,最终逼迫东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他。桓玄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终于完成了他父亲桓温未竟的篡位事业。
篡位入宫,一天朝会,他坐着的宝座忽然下陷,满朝文武吓得惊慌失措,场面变得十分诡异,急需人物出来解危。于是,殷仲文就出现在恰当而巧妙的历史时期。
殷仲文,殷仲堪的从弟,桓玄的姐夫,历史上有名的风吹两边倒的人物。见桓玄平京邑,于是弃晋投了桓玄;桓玄败后,又弃桓玄投了刘裕。殷仲文性甚贪吝、生活侈靡。读书不多,却好言论。从现有史料看,他一定是历史上少有的奸臣、弄臣。而在“御床微陷”事件中,
殷仲文作了一个艺术性的处理,那就是把桓玄的体重包装一下,包装的效果果然不同,殷仲文确实不负众望,酣畅淋漓地玩了一把溜须拍马秀。
殷仲文面对尴尬,不露声色地堆问题作了一个艺术性的处理,那就是把桓玄的体重包装一下,将刘玄的体重变成了“圣德渊重”!谁听了谁高兴。于是,又是一场皆大欢喜。
可惜,桓玄并非“圣德渊重”。他做了皇帝后,“骄奢荒侈,游猎无度,以夜继昼”。秘书监卞承之就曾说过:“祭不及祖,知楚德之不长也。”虽然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但“祭不及祖”,总是一种礼制的衰败。一个肆无忌惮的人,终不会有好的下场。公元404年4月,刘裕的部下冯迁杀掉了逃亡中的桓玄。桓玄死之前问冯迁:“是何人邪?敢杀天子!”冯迁回答说:“欲杀天子之贼耳。”
看来,刘玄也确实不是一个好东西!对这种人溜须拍马的,一定也不是什么好鸟。
说实在话,生活或工作中,我们难免要做点撒谎、阿谀、逢迎的勾当。但是,如果是趋炎附势、奸佞诡诈的拍马,实在有辱人格。
阿谀、逢迎、谄媚不违心,不污品,不丧人格,是为善事;阿谀、逢迎、谄媚不掩瑕,不遮疵,不颠是非,是为机敏;而阿谀、逢迎、谄媚一为宠,二为利,三为骄人,是为恶。
如殷仲文行,不属巧佞逢迎类属什么?而对于巧佞逢迎之人,我们却“善之”,恐怕这是一个纲纪废弛、是非颠倒的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