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贻笑童子

(2011-03-22 20:02:44)
标签:

教育

杂谈

不要贻笑童子

偶读王士禛《香祖笔记》一则趣闻:

莱阳宋荔裳(清代人,名,号荔裳)按察(官职)幼时读书家塾,其邑一前辈老甲科(指进士)(探视)之,问:“孺子所读何书?”对曰:“《史记》。”又问:“何人所作?”曰:“司马迁。”又问:“渠(他,代司马迁)是某科进士?”曰:“汉太史令,非进士也。”遽(迅疾)取而观之,读未一二行,辄抵于案,曰:“亦不见佳,何用读为?”荔裳时方髫髯(指兔年),知匿笑之,而此老夷然不屑。

有人把这则趣事附以题目——《老甲科不知〈史记〉》,意在说这则趣事是嘲讽科举不科,误人子弟,八股害人。

道光笔记家梁绍壬也曾于笔记中转录此则趣事,题曰进士不读〈史记〉》,并加评述云:夫方伯(指宋琬)非妄语者也,尚书(指王士禛)非妄记者也,世果有如是之甲榜耶?异矣!”明显是说,这则趣事只是趣事,如此孤陋寡闻者能够进士及第,实属荒唐,有这种怪事,恐怕当属偶然。

确实,八股害人,科举毁人,也不是一朝一夕迷人眼的事。明清科举中,出现的奇闻轶事实在不胜枚举。所有汲汲功名的或市侩之徒或有识之士或有志之人,他们很多都曾经皓首穷经,一辈子钻研八股而不辍,反误了卿卿生活

但是,明清科举考试,实属于通才教育的范畴,只知时文帖括,不晓经史子集为何物者,未必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所以,像老甲科这样“不知有汉,遑论魏晋的陋儒,实在聊若星辰,不足为训。

于是有人说,《老甲科不知〈史记〉》嘲笑的是老甲科恃势傲物!他因为可怜的虚荣而自取其辱。

其实,我觉得,老甲科被后人贻笑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人性的弱点。

确实,老甲科明明很孤陋寡闻,却还装模作样地探视学童,以虚伪地奖掖、提携后生、后进,实在有点可笑!而他本以为,他所温存的童子应该如同他一样皓首穷经,苦读圣贤!结果,他却发现,童子在读他不曾读过的“故事”!这实在让他感觉实在有点失落。我想,他心中的不解、不懂、不平、不忿,恐怕是我们难以理解的。

尤其是让他懊恼的应该是,他所依仗终生的“四书五经”竟然被一个黄发垂髫的童子所蔑视!他的内心在那点可怜的自尊,促使他做出轻狂的举动,“读未一二行,辄抵于案,曰:‘亦不见佳,何用读为?’”

我想,思考到这里,我觉得,《老甲科不知〈史记〉》这则趣事,恐怕是从人的骨子里在嘲笑一种因循、一种僵化、一种腐朽。这则趣事,嘲笑的恐怕还是人性的弱点!

时代若斯,而学习的内容迥异,个人志趣径庭,如果谁人还以老黄历、旧八版、陈谷子、烂芝麻看待读书等,恐怕是会贻笑童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