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思维·眼光·心胸·境界

标签:
李白洞庭湖唐诗鉴赏辞典清风明月文化 |
视野·思维·眼光·心胸·境界
http://s14/middle/4993b95ct978914668ddd&690
李白的《游洞庭》中有诗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历来被后人所推崇,被认为是李白浪漫、豪放诗歌的经典句。许多人认为,这两句中的“赊”字最能体现李白的性情、性格、心胸、境界、气度。
我觉得,人们对李白这两句诗的理解应该是非常正确、准确、到位的。但是,有不少人对诗句的阐释却很难说上透彻、深刻、全面。
比如《唐诗鉴赏辞典》就有角度、视野、思维的死角、盲点和误区。该书中对这两句的赏析是这样的: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第三句“赊”字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一“赊”字,
我觉得,这段文字鉴赏的倒是比较透彻。但是,在诗歌鉴赏的视野、思维、眼光角度看,此段文字的鉴赏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赊”首先展示的是诗人李白的性情、性格、志趣。能“赊”月,敢“赊”,这绝不是一般人所敢想象的,只有那些真正喜爱湖光山色、清风明月的人,只有那些“垂緌饮清露”“心似明镜台”的性情中人,只有那些高蹈不顾、寄情山水的方外高人,才会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追求那些高雅、纯粹、虚幻。另外,“赊”字不一定就是表明李白“千金散尽”后拮据、囊羞、无奈,而是侧面表明无边风月的珍贵、珍稀、宝贝,而是侧面表明良辰美景的无价、无比!如此的湖光山色
所以,欣赏诗歌,我看,还是特别需要从角度、视野、眼光、思维来挖掘诗人的胸襟、气度和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