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故土·故里·故居
(2010-09-28 23:54:08)
标签:
文化 |
故乡·故土·故里·故居
新浪博客
为何故乡总是割舍不断的根?为何故乡总是永远的牵挂?为何故乡总是难愈合的伤疤?为何故乡总是星夜里絮絮叨叨的话?
为何有人总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为何有人总说“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为何有人总是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为何有人总是感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千古的思乡情结为何久久纠结、郁结在心灵的一隅,总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身心疲惫、心力憔悴的时候,就慢慢升腾到我们的心头,又轻轻攀爬到我们的额头,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曾多少次问过大师哲人,我曾多少次在经典里徜徉寻觅,我曾多少次叩问自己的灵魂,可是,我总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今天,我就静静地坐着,又深深思考着这一永恒而深沉的话题,而且,我感觉似乎进入了一种明澈的境地,似乎端坐在一株硕大的菩提树下,慢慢进入到释迦的悟道的状态。渐渐地,我似乎进入了故乡的精神内核,参悟透彻了思乡的情结所在。
我发现,一般人说到家乡时总是说成“故乡”而不是“故地”、“故土”、“故里”、“故居”,而在这细微的差别中,似乎就隐藏着思乡的情结。
说到“故地”、“故土”时,我们总是感觉到有股泥土的气息氤氲在我们的心田,似乎感觉到这总是在说我们的泥土出身、农民身份,似乎总是在说到我们的家乡的方位和地域,干瘪、干枯、呆板、生硬、冷淡,总让我们感觉有些卑微、卑贱和狭隘。
说到“故里”,我们总感觉是说我们的老家座落的街道,似乎眼前总是浮现的是青砖灰瓦的房屋、青石牌楼的小巷,似乎满心里都长满了那层碧绿的青苔,似乎呼吸间都闻得到潮湿的气息,久远、陈旧、萧条、衰落、寂寥,让我们总感觉落寞和伤感。
说到“故居”,我们总觉得置身在那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中,四周遍是镂砖照墙、剪纸格窗、墁砖甬道,磨砖、滴水墙檐、神兽瓦当等等,给我们的感觉雅致、古朴、静谧,然而却早已把我们心中的家理想化、虚构化,荒诞而虚幻,似乎我们在用想象掩蔽对贫穷和贫瘠的痛苦回忆。
而“故乡”一词,似乎既有一种美化,也有一种尊敬,也有一种失落,更有一种追忆和敬仰。“故乡”似乎集合了“故地”、“故土”、“故里”、“故居”所包含的所有表征、意象,似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显微毕现,似乎一鸡一鸭、一犬一豕都活灵活现,似乎一童一女、一举一动都历历在目。
说到故乡,我们就感觉到了真切的地缘关系,似乎那里土地相接,似乎那里沟坎交错,似乎那里河流相织,似乎那里道路相连,似乎那里云雾相融。那里是山水不离,那里的水土不分,那里的天地相合!
只要说到“故乡”,我们总感觉那里有沟渠河流、丘陵山峦;只要说到“故乡”,我们总感觉那里有树林果园、耕地稻田;只要说到“故乡”,我们总感觉那里有牧牛耕夫、吠犬炊烟……只要说到“故乡”,我们总感觉那里有永远的清静和悠闲、闲适和恬淡,单纯和活力、安详和安全。
还有,“故乡”的“乡”似乎特指行政区域,带有厚重的历史背景,积淀着深沉的文化底蕴。行政区域、历史渊源让我们往往感觉到家族的亲合力,也感觉到血缘的凝聚力,也感觉到民族的融合力,也感觉到文化的穿透力。
说到故乡,我们就感觉到强烈的归属感,似乎我们的背后就是铜墙铁壁,我们自身就是浩瀚无垠的大海,我们的心灵罡气充沛,我们的灵魂胆魄雄浑,我们的勇气贲张蓬勃。
为什么我们有深深的故乡情结,恐怕就和这一切的一切有关。故乡有你的胎记,故乡有你的母乳,故乡有你的乡音,故乡有你的性格,故乡有你的灵魂。故乡的气息积淀在你的骨子里,故乡的品格结晶在你的血脉中,故乡的音色流淌在你的生活里!
那气息你嗅着熟悉而温馨,那声音你听着熟稔而亲切,那河水你吮着香甜而甜蜜,那小道你走着平坦而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