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人生边上”与“走在人生边上”

(2010-04-23 22:39:41)
标签:

杂谈

“写在人生边上”与“走在人生边上”

李士健

 “写在人生边上”这句话来自钱锺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而“走在人生边上”这句话来自钱锺书先生夫人杨绛的散文集《走在人生边上》。

在这里,我们既不想谈我读两位大家的散文后的肤浅、琐屑的感受、感触、感悟,也不敢妄谈两位大家并蒂花开、夫唱妇随、夫倡妇随的佳话,更不想谈《论快乐》、《吃饭》、《释文盲》等文章里的渊博知识、小资情调激发的我的兴趣和赞叹,我只想说一说两部散文集的书名内蕴。

在《写在人生边上》的序言中钱锺书先生自己就写到:“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钱先生谦虚地说,他的这几篇散文不过是如同中国旧书上的眉批,补的是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

把人生比喻成一部书,这说法太绝妙了。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一生不就是一段情节复杂而完整的故事吗?我们不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故事的演员和主角吗?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就是整天在求索着生命的一个个谜团,进行着生存的一次次努力、企盼着生活的一天天转变?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生活着演绎生命的价值,用生命演绎着自然的奥秘。

既然生命、人生是一部书,我们又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那么,我们当然既是自己人生的表演者,又是自己人生故事的导演者,更是自己人生的旁观者。

因此,“写在人生边上”既可以指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故事的修正和主宰,又可以指自己对自己的人生的感受、感触、感悟、感慨、感叹。我觉得,钱先生“写在人生边上”的意思就是指对人生的感受、感触、感悟、感慨、感叹。这里面肯定包含对人生的深刻见解和认识,而且这些见解和认识因为是写在人生这部书的边上,肯定是零散、零碎、片段、偶然、偶尔的。人生故事曲折、复杂、冗长,我们何必苦苦探索、深深挖掘,我们完全应该自自然然、从从容容、潇潇洒洒地去思索,不必在意,不必刻意,不必拘泥,不必自苦。既然是零散、零碎、片段、偶然、偶尔的思索、思考,没有刻意雕琢,这就会显示出钱先生的优雅、悠然的反思、反省态度,展示钱先生的性情、志趣和胸襟。

想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从《写在人生边上》这部书的书名,领略到伟人、大家、巨擘的优雅、从容和淡定,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什么在钱先生的眼里,那些屑事、琐事、小事,为何包含那么浓的情趣、情调、情怀。

相比较而言,钱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的“走在人生边上”所站的角度和蕴含的内涵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同样把人生比喻为一部书,钱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表达的主要是对人生的评价、感悟、思索、思考,并且,给无奈的感觉是,这些都应该出自于人生的局外者、旁观者。而钱夫人的“走在人生边上”,主要表明所处的人生阶段、境地,同样也表达的是对人生的评价、感悟、思索、思考,但却是特定阶段、特殊境地下的东西,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对人生的评价、感悟、思索、思考,完全出自于人生的表演者、参与者、主宰者,而不是局外者、旁观者。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是九十多岁的杨绛先生在病中提笔完成的一部带有自问自答性质的人生随笔集。九十高龄,已届耄耋之年,已经行将就木,已算游走在“人生边上”!那么,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就绝不是游离于人生,做人生的局外人、旁观者,而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的意思。既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要写点什么,那么,肯定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而绝不是对人生的零零碎碎、零零散散、星星点点的思索、思考,并且,这种大彻大悟因,处于“人生边上”得来的,就必定冷静、清醒、理智,深刻、客观、质朴。中国有句话说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种时刻的话,最质朴、感人、真诚,也最重要、本质、关键,绝对是人生精华。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从书名就大体了解到文集的内容。而《走在人生边上》的内容恰恰如我们所料:这部书编排分为两个部分,杨绛先生将前半部四万余字称为“本文”,文字所及,多为对生命根本问题如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的思考与追问;后半部十四篇散文,如“温德先生爬树”、“孔夫子的夫人”、“三叔叔的恋爱”等,则以其故事中呈现出来的是非善恶,与前半部分的文本契合照应,是为“注释”。

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伟人、大家、巨擘就是伟人、大家、巨擘,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一颦一蹙、一字一句间,就让我们得到很多的启迪、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