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板车又叫架架车、架子车,因为形式简单,从名称我们就能知道个四五六。鲁迅《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该是大车,有些地方叫板http://s5/middle/4993add8tf589806fe674&690车,是一种马拉的四轮的车,平时是载货物的。”
老舍《女店员》第三幕:“今儿个夜里到马路上练板儿车去,就不至于碰到墙上去了。”
自从有了轮子,人们就想到了省力的办法,省力又省事载重量还大,非板板车莫属。一对带轴的轮加上一个平板带拉手的板架,就构成了板板车。简单如用整个带一头弯碗口粗的木头破开就做了主杠,有使用三皮花、枣树及小檀木等硬杂木的。现在也有用钢管直接焊成板板车形状的。板板车可拉可推,延续了镖车的优良传统,为保护动物改畜力为人力。除了用双手拉车而外,还有用一根宽麻带或布条挎在肩上,以便搭力。其实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学生被要求学雷锋的作文中。拉板板车的是社会最底层最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力挣着最辛苦的钱。板板车可以拉杂货、拉粮食和面粉、拉煤、拉水、拉蔬菜、拉沙石、拉砖瓦、拉家私,以及拉粪和拉潲水等等;还可以扯起游商的简易摊子,但基本上被“临时工”撵得扑趴老窜的。
http://s12/middle/4993add8tbc0f3b1d635b&690
板板车要使用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仅要有力,还要控制速度与方向。特别是下坡时力气要用在背部和两只手上,才能控制着板车的下滑速度,一旦速度过快,拉车人根本压不住车子,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地被车把举了起来,只能脚尖点地,有时还要腾空。最后车都要跑散架。上坡一个人的力气不够,还可以增加拉车以及后面增加推车的人。有的在板板车后部加了旧轮胎,可以减速以及减少对车体的磨损。拉类似于钢筋之类的长货,也可以两个板板车打组合。
http://s16/middle/4993add8tbc0f9e977f7f&690
著名诗人流沙河和散打名家李伯清在落难时都曾拉过架架车,流沙河形容拉架架车是“七十二行,架架车为王,眼睛拉爆,劲项拉长。”可谓入木三分,没有这样的经历,是不知道拉架架车的滋味的,这首打油诗成了五、六十年代拉架架车的经典定格。李伯清曾描述到,“当时拉架架车主要集中在成都二仙桥和八里庄一带”(注:此地是成都铁路的货运终点站,仓储集中,是成都的货物集散地)火车一到,架架车云集,我们是野力和搬运公司不同,但人多势重,脸黑眉钭,多能拉到生意,搬运公司的正规军把我们戏称为“二野”和“八野”的人。在二仙桥一带的野力称为“二野”,八里庄一带的称为“八野”拉架架车也充满了幽默和情趣,这种拉架架车的经历,阅尽社会各种形状,也为李伯清的散打艺术成就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都说文人是“穷而后功”,在阶级斗争时代,很多社会上过着优裕生活的,有地位的人一落到拉架架车的地步,犹冰火两重天,因此架架车也就成了很多人寄情于物的人生坐标。“当年我们家很穷~~~~”
http://s4/middle/4993add8tf589c5515533&690
http://s15/middle/4993add8tbc0fa12ab07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