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散文《老树》中有言:“四川多黄桷树,大黄桷树便是村长、镇长,是故人送别的十里长亭,是劳动人民的露天茶社……没有大黄桷树的地方似乎历史就短、根底就浅,那里就少了传说和故事。”
http://s1/middle/4993add8tba536391e290&690
“桷”的拼音是jue。在四川话里读ge才来得亲切,黄决树别扭不。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载,吴省钦黄葛树考说:“葛藟攀缘榕木后乃成树”,古代人把一般树木上特别是榕属树木上的须蔓、气根通称为葛藟(藤)。在文学作品中把树生须根、树上的蔓藤,或与榕树共生的须蔓、气根,称为“葛藟gě
lěi”,并把野葛俗称为黄葛。这就是黄葛树名的来历。小时候,总以为是黄果树,要结黄色的果果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唐代长安人刘兼入蜀后,惊诧黄葛树树姿之奇伟,在以“黄葛树”为题的七律中赞曰:“叶如羽盖豈堪论,百步青荫锁绿云。……英风徧称号将军。静铺讲席麟经润……”。唐荣州(今四川荣县)刺史刘兼即有“百步青荫锁绿云,英风堪称号将军”句;清王尔鉴的七言古风长句中有:“惟兹黄葛钟气雄,盘结塊磊俨神工”句。明代《蜀中名胜记》,清康熙《峨眉山志》,清乾隆《嘉州志》、《巴县志》及很多史志都有记载。 http://s2/middle/4993add8tba539729a301&690
传说黄桷树不是人有意栽的,是鸟吃黄桷树的果子,含在嘴里飞啊飞,飞到哪儿果子掉来就生了根,长成了树。所以老长在村口、路边、山梁、垭口、悬崖边上,给庄稼人遮风避雨,给过往的路人歇脚,给村里人议事摆龙门阵,给年青人耍朋友的地方。还可以堡坎护坡,以及用作路标。
黄桷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无论多么贫瘠的地壤,其至乱石隙中,都能植根其中,茁壮成长;雷殛兵燹,也不能将它摧毁。它又有一种奉献精神,炎炎夏日里,总能给人以一片清凉的浓荫。它盘根虬枝,树冠如盖,造型十分美丽。
黄桷树是朴实无华的树,它没有丰硕的果实,也没有华丽的外表。只有粗壮、虬劲的枝干和翠玉绿云般的叶儿。它不求索取,只有奉献。跟您身边的亲人一样平淡而习惯。
http://s2/middle/4993add8tba536d00aa11&690
黄桷树是一种语言,千百年来在悬崖上的虬枝书写着犀利的呼吸。黄桷树是一种呼唤,串起了游子的颠沛流离,唤醒被流失的记忆。黄桷树会掏空自己,让虬劲的躯体旷成孩子的游戏场,盈满笑吟的童年。黄桷树活在城中,舞成盎然的灯盏,映照着流光溢彩。
“惟有黄葛钟气雄,盘结瑰磊俨神工,拔地本耸屹山岳,凭虚根起蟠虬龙。凡经雨露与霜雪,柯木不改排长风,密叶灭覆暖药蔚,万间广厦青荫浓”
大树进城,不惜代价地被拖进了城。城外有了没了树的光秃,城内有了有树的荒凉。 http://s12/middle/4993add8tba539fd8a9bb&690
佛经里黄桷树被称为神圣的菩提树、觉悟树、智慧树。
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被佛教带到各地种植,但由于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和生长环境,在其他地区种植的菩提树经过千百年的生长变异,与原产印度的野生阿摩洛迦树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斯里兰卡沙罗双树、缅甸阿里多罗,中国黄桷树,有的能开花不结果,有的不开花能结果,大多数都不能开花结果,这些树都是印度原始阿摩洛迦树的变种,只有印度恒河流域热带原始丛林中的阿摩洛迦野生树种能开花结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http://s11/middle/4993add8tba539e3b19c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