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内涵
(2015-05-19 06:58:47)
标签:
kk文化文化 |
分类: 文学历史资料 |
围棋的内涵
围棋的棋盘,蕴藏着奥妙玄机,棋子有一种“元素性”特点,即一种最抽象、最概括的存在。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古人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方的,这种“天圆地方”的学说正好映照在围棋上,棋子作圆棋盘为方。古时人们以耕种为业,棋盘好比大地,是古人对大自然的领悟。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古人认为神造地球,球为“阳”,每次运动产生“阴”,变成一年四季365天的轮回,正如棋盘四角和361个交叉点。古人把围棋与天时结合得如此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形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围棋棋盘标准正方形,由纵横各19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如果久视棋盘,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茫然无际的感觉。围棋大师吴清源说:围棋其实是古人一种观天工具,棋盘代表星空,棋子代表星星。
围棋棋盘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对称性、均衡性。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棋盘的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宇宙空间物质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现高度的对称与均衡,并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
围棋棋盘被分割成324个相等的方格和361个交叉点,这是围棋子运动的载体、这种有形网象征着天地之间的无形之网。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宇宙中四种基本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如同地球一样,数字网,光纤网、因特网……种种看不见的网密布天空,覆盖天空,覆盖世界。如老子所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初的围棋棋盘少于纵横十九路,以后逐步扩充到现在这个样子。从理论上讲,围棋棋盘边界还可以继续延伸,只要人类的智力可以承受,扩展到纵横二十五路或更多,也是可行的。棋盘在有限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象征着宇宙的不断膨胀。棋盘上可分为九个部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和中腹。棋盘上共有九个黑点称作“星”,棋心的黑点称作“天元”,星座与天元是棋盘的标位,棋子可下在星位上或天元上。棋盘的每条边线叫做第一线(或一路),紧靠第一线的叫第二线,向中腹移动依次称为第三线(三路)第四线(四路)等等。
围棋的棋子分黑白两种颜色,形为圆形。比赛的棋子黑方一百八十一枚,白方一百八十枚。围棋的棋盘交叉点三百六十一处,又黑白共计三百六十一颗棋子。棋子为黑、白两色,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同时,行棋时,一招一势无不蕴含着先与后、多与少、胜与负、巧与拙、凝与飘的玄机,对局双方自始自终要遵循势与地的守衡,任何鱼熊兼得的思想都会失败。每个棋子都是一样的,没有文字、图案的区别标志。棋子在棋盘上的作用根据其位置及与其它棋子的配合关系而定,没有象棋那样有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棋盘上的棋子从无到有,变化无穷,棋子越少,局势就越难判断,正体现了道家关于“无中生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围棋的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围棋遇到一个局势,棋手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361个交叉点下出一个最理想的天地来,最能发挥个性,如同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概念。棋子的原子性、元素性,象征着宇宙物质的本质存在,隐喻着物质的基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棋子元素性还表现在它的重复使用上,被吃掉的棋子仍可继续投入战斗,遵守着宇宙中物质不灭定律。
围棋棋子在性质上是无差别的,在颜色上则分为黑、白两类。自古以来,人们形容围棋是黑白世界。围棋二色的区分,象征宇宙中阴阳两个基本范畴。电有正负,磁有南北,人分男女,畜别雌雄。从事物的性质上看,如老子所云:“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色各取黑白,是因为这二色比最为鲜明,二色皆不属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之任何一种,为无色之色,具有更彻底的代表性。
《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为焉,万物育焉。”如此和谐的体现,莫如围棋了。围棋推崇不偏不易的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平和的对待事物,淡泊、虚怀。人的内心平衡是不可缺的,一旦欲望强烈就会变得贪得无厌,世界若失去平衡就会导致战争。早期的围棋开局前先放好四个“座子”,按对角线放在星位,两黑两白,阴阳平衡,相映成趣,这也体现了古人的中和之道。
棋子其形为圆,乃封闭之形,象征着宇宙物质的基本形式。宇宙中大至星体,小至基本粒子,皆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神秘莫测的飞碟,其状亦如围棋子一粒。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大质量处也会弯曲,乃至闭合成圆形。
如果两个人同时发现一个没有归属的荒岛,都想在上面建造建筑来争夺这块土地。那首选的位置应当是荒岛的中心,因为这里能兼顾四面八方。虽然这样,那为什么实战中爱在边和角上围地呢?东方文化要求,争夺地盘必须要有个中心。另外,围棋棋盘格子数必须是三的倍数。这样星位的位置才显得和谐。人们发现,在三线上占地是很稳妥的,而在四线则可以封住对方在三线已占稳的地,形成一道厚壁,称为外势。计算表明:在19×19的棋盘上,如果一方将三线和三线以外的边全部占据,得到192个交叉战的实地。而另一方,将对方已占稳的地封住,并占据其余的中腹,却只得到169个交叉点的地,显然败得很惨。这就表明,如果只使依靠棋子,而不借助边围地是不可能取胜的。这正是围棋对弈中“金边,银角,大肚皮”的说法。
古民族文化特点决定了围棋对局的复杂性。科学发展到今天,计算机“深蓝”可以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却难以战胜只有初级水平的围棋小苗。然而计算机同围棋确有耐人寻味的相同之处,围棋以黑子、白子来组成各种变化的,计算机是以“0”、“1”两个数码来运算和控制的。不单如此,如果把计算机处理器芯片的位数比喻成围棋棋盘的交叉点数,我们可以得到很有意思的启示:计算机芯片的位数在不断增加,从8位到16位,到32位,到64位……这使得计算机功能的发展让人始料不及。围棋的19路棋盘已经使用好长时间了,也有人尝试用21路、23路的,结果发现棋局的变化以指数速度增加,同样让人难以预料这一个几何级的数位。当然,围棋是一项公众性的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规则性,不可能象计算机那样产生太快的变化,但其间的相通之处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