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

(2010-10-24 22:13:47)
标签:

kk文化

文化

分类: 文学历史资料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

在《西游记》故事中,除了唐僧师徒取经四众及白龙马,出现最多的人物形象,既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如来佛祖,而是“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在《西游记》一百回的故事里,仅观音菩萨直接出场的章回就达二十回之多,还不算未直接出场露面而被其他人物提到的章回;在《西游记》故事中先后出场的二十余个妖魔鬼怪,最终为观音菩萨所降伏的占了近一半。就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碰上妖魔阻路、师父被捉、或受了委屈,也会跑到观音菩萨那里去求助或诉苦。

观音菩萨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如来佛祖派往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的全权代表;是西天取经团队组建者和直接领导;精心组织了取经团队,为唐僧到西天取经,分别降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让他们为唐僧取经保驾护航;时刻关注着取经事业的进展,每当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遭妖魔时,她能及时赶到,为取经队伍消灾解愆。

佛教里的观音菩萨

    佛教里的观音菩萨,又称为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观音菩萨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佛门中修心的最著名的经典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部经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向信徒讲述,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心的,以及修心后的成果。唐玄奘法师,已学到了《心经》,对于观世音菩萨抱有绝对的信仰心。根据玄奘大师传中记述,他多次祈求观音灵感的经验:当他经过八百里流沙河的时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而妖魔鬼火之多,犹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恶鬼,在他前后缠绕,他都以念《心经》而遣散了这些魔鬼的作祟;当他出了玉门关,晚宿沙漠中,随从他的胡人忽起变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时诵经念观世音菩萨,胡人见了立刻放下屠刀,顿失杀心,又睡了下去;当他经过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润喉,他和所骑之马,均因缺水而倒卧在沙漠之中,此时奘师便在心中默祷观世音菩萨,祷告之后,忽有凉风触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畅,眼得明朗,马也能起来走了,走了十多里,忽见青草数亩,并有一个水池。奘师与马,始得救济,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绝非原有,乃是观音菩萨慈悲变现而来。
观世音菩萨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现在我们看到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多是女相。不过在当时,观世音菩萨还是个威武的男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自唐朝以后,受中国民俗影响,“他”渐渐变成了一位女菩萨。其实观音是没有性别的,宜男宜女。

西游记中观音形象

在《西游记》中,提到的观音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般我们所说的观音,是指“圣观音”,亦即“正观音”。这是观音菩萨的“标准像”:观音神态庄严、雍容,头戴香宝冠,身披天衣,腰束贴体罗裙或锦裙。观音健美的面庞和体态,体现了唐代上层妇女的时装和古印度贵族装饰的融合。

当然,除了“圣观音”外,其他如“杨柳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延命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都是容貌端庄、衣饰华丽、造型优美,既有菩萨的慈祥,也有女性的柔美

    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常戴女式风帽与披肩长巾。

   《西游记》第六回中,首次对观音菩萨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写。“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在这里,与其说观音被描写成一位法相庄严的女菩萨,还不如说作者就是按照人世间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传在民间的观音传说。

第十二回也有相应的描写,着重强调了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并指出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原身”。

   鱼篮观音:脚踏鳌鱼手提盛鱼竹篮之像,或反手提鱼。

   第四十九回写观音菩萨早上扶栏看花时,不见池中金鱼出来参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经人。于是连梳妆打扮都不及,就在林中削篾编篮。作者借孙悟空的眼光介绍她:“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但正是因为她没有梳妆,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却多了一些世俗的情味,使得与百姓的距离近了起来。这一节里讲,人们看见她,都说是“活观音菩萨”,都拥向河边,“也不顾泥水,都跪在里面,磕头礼拜。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

    持莲观音:坐莲叶上,手持莲花,常为清丽的少女面孔。

    第四十二回观音菩萨令惠岸去李天王处求借天罡刀三十六把,“菩萨接在手中,抛将去,念个咒语,只见那刀化作一座千叶莲台,菩萨纵身上去,端坐在中间”,并且智擒了红孩儿。但其中仍留有“杨柳观音”的痕迹:“菩萨拔杨柳枝,蘸甘露,把他手心里写一个迷字”。

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骑观音和第十四回里“手搀孩儿”的观音老母形象,在各地寺庙的观音造像中也时有出现。

   《西游记》里观音菩萨还常常变化成各种异相,如第十二回变化成“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的和尚,来点化愚氓众生;第十七回为了收妖,又变成白衣秀士“凌虚子”的形象。这一切与佛教因缘说法、方便众生的理论若合符节,同时儒释道三家的界限模糊又得有趣。这不得不令人感叹中国民间文化的强大包容力。

组织西天取经团队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八回中,《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传述:如来佛准备派一位有法力的使者,去东土寻一个有毅力的和尚,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西方求取真经,以便劝化众生。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表示愿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

观世音临行前向佛祖请求说,他愿行菩萨道,若是众生处于苦难、恐怖之中无力解脱时,只要念他的名字,便马上去解救,如果众生不能脱离苦海,他就不成佛。佛祖答应了他的请求。他果然履行自己的诺言,只要闻念观世音的名字,即刻化身出现,帮人解灾排难。

《西游记》中西天取经团队,在观音菩萨亲自主持和领导下,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全队人员赤胆忠诚、坚守信仰、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创新思维、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在观音菩萨看来组织西天取经团队,首先必须分析取经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决定管理者和参与者的人选。道路曲折、途中多妖魔鬼怪,这是必须事先预见到的,也是观音菩萨一手设计的。

吴承恩着力塑造的取经五人组,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著名的团队之一,堪比“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和轰动江湖的“三侠五义”…… 主管取经事务的观世音菩萨自然揣摩透了如来的心思,他去大唐物色取经人选,很自然地就选中了金蝉子转世的唐僧。从“取经八十一难”也可看出,唐僧取经显然是佛祖事先拟定好的。

主管取经工作的观世音菩萨从灵山去大唐,自西向东;而唐僧取经则是由大唐去灵山,自东向西。所以观世音菩萨物色的取经人选依次是沙僧、猪八戒、白龙、孙悟空,而唐僧收徒弟的顺序则是孙悟空、白龙、猪八戒、沙僧。

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圆满,于是在取经的人事安排上观世音菩萨也做足了文章,正好选了师徒五个,以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

师徒五个都有显赫的过去,也都有被贬下凡的遭遇。相似的经历大约可以使他们在取经路上拧成一股绳,至少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初衷。观世音菩萨物色的取经五人组成员性格不尽相同,但彼此搭档在一起还算得体。师徒五个最终到达灵山取得真经,一方面是由于以观世音菩萨为首的众仙明里暗里护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取经团队本身已具备了过硬的素质和一些抵御风险的能力。师徒五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最大限度发挥了团队优势。彼此间也闹过矛盾和猜忌(主要指唐僧和孙悟空),但合作和互助始终是主流。

观音菩萨第一步就确定了唐僧为西天取经团队负责人,菩萨对唐僧深信不疑,充分授权,碰到需要自己亲自出马的麻烦事,也会毫不迟疑的给予帮助。在观音菩萨眼里唐僧是完美型的:他目光远大,目标明确,有组织设计能力,注重行为规范和工作的高标准,他最适合担任了团队的主管。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唐僧,这样的团队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有什么远大的前程。唐僧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忠厚正义、仁爱礼让,有其坚定的信念。如果不是潜心修炼的得道高僧,观音菩萨怎会选他当取经人呢?应该说他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虽然没有半点高强的武艺,还时时需要人保护,却能够把桀骜不逊的孙悟空、一心逃走的猪八戒、凶神恶煞的沙和尚都凝聚到一起,这需要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

然后确定团队人员,在观音菩萨眼里力量型的孙悟空:干劲十足,崇尚行动,解决问题不过夜,注重工作结果,能够迅速理解和完成团队的任务,是团队的业务骨干。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孙悟空,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团队是如何艰难前进的,唐僧的远大抱负将很可能化为泡影。就西天取经团队来说,悟空绝对是工作能力最强,业绩最突出的一个顶梁柱,用好这样的人才还应该用唐僧的老办法,一是明确工作任务,坚定取经目的,即目标激励,是关怀,即情感激励。除了这两项法宝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紧箍咒”,这是悟空最怕的一招,不到万不得已不用,事实证明成就唐僧取得真经的这三样用人法宝在团队管理中一样有效。

在观音菩萨眼里活泼型的猪八戒:热情奔放、感情外露,善于活跃工作气氛,他承担了团队的公共关系工作。他帮助每一位同事,并使工作变得有趣。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猪八戒,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团队是如何枯燥乏味和令人厌倦。八戒曾为天蓬元帅的资历让他熟悉各路神仙,用现在的话叫社会关系广泛,能办事。八戒嘴巴甜,会说话,在单调枯燥的取经路途上却是个开心,解闷的。没有八戒的尖懒馋滑也衬托不出悟空的精明能干。在团队中八戒绝对是个出色的公关人员,能够处理好方方面面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取经路上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观音菩萨眼里和平型的沙和尚:他平和、冷静、有耐心,承担了团队的事务性工作。事实证明,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且持之以恒,而且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别看他平时默默无闻,可每次到了最后关头都是他来稳定局面。在师傅遇难,悟空受困时,八戒嚷嚷要分行李,沙僧立场坚定不肯散伙,耐心劝师兄想法搭救师傅,按现在的话来说,沙僧属于对团队有较高忠诚度的专业技术人才。试想想,如果一个团队里面,只有悟空的风风火火、八戒的圆滑赖皮,没有沙和尚这样少说话、肯做事的人,那是不行的。

观音菩萨确定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取经团队员。我们能看出,这几个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在打造这个取经团队的时候,菩萨充分考虑到了团队整体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等多种因素。如果在一个团队里都是老好人(如唐僧),或者都是能人(如孙悟空)还是不够的。在忠诚可靠、意志坚定的以唐僧为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团队中既要有能冲锋陷阵、敢打敢拚的孙悟空,也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沙僧,还要有时不时给能人泼泼冷水、关键时刻又能鼎力相助的猪八戒。菩萨在寻找取经团队的过程中,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在运作过程中,也不是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而是多方关怀、不断点化。对于授权,菩萨也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对象授予不同的权力。几次幻化为美女,意欲教导八戒收敛凡心,以免误事;赠紧箍咒与唐僧,用来控制孙悟空,以防辞职不干或者跳槽。凡此种种。处处体现了菩萨高超的用人之道。

吴承恩先生真是出手不凡,在组建“取经团队”时也别具匠心由唐僧、悟空、沙僧、八戒、小白龙五个缺一不可的人物组成的“取经团队”堪称最佳组合。西游记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唐僧师徒历经百险求取真经的故事,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代表。这个团队最大的好处就是互补性,领导有权威、有目标,但能力差点;员工有能力,但是自我约束力差,目标不够明确,有时还会开小差。但是总的来看,这个团队是个非常成功的团队,虽然历经九九八十一磨难,但最终还是修成了正果。一个坚强的团队,基本上要有四种人:德者、能者、智者、劳者。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克难关,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所谓“德者居上、能者居前、智者在侧、劳者居下”是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