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保存中国远古神话最多的是哪部书?

标签:
kk文化文化 |
分类: 文学历史资料 |
《山海经》是先秦时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书籍,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许多著名的神话仅见于《山海经》。这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它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山海经》中保留的神话是相当古老的,但严格地说来,还是“神”多于“神话”。《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它们往往是奇形怪状的动物,或兼有人和动物的形体特征,如龙首鸟身或人面马身等,这里或许含有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的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全书中,神话色彩最浓的是海经和大荒经,其中记录了不少异国人的奇异相貌、习性和风俗,如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不死国、大人国、小人国等等。有许多想象奇特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都深入人心,流传广远。《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也是片断的,但不少故事已经具有了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情节或形象,如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象等。
最有名的是“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渭:黄河和渭水。大泽: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山山北。至:到。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其:代词(代夸父)。邓林:桃林。
意思是说: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现实寓意: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总而言之,《山海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